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3年5月23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恶劣天气延缓播种时间 玉米今年偏紧

2013-05-23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余胜良
资料来源:红塔期货 (张常春/制图 )

  去年8月份持续至今的坏天气,不仅使东北玉米整体质量下降,还耽误了今年的春播。尽管权威部门公布今年玉米种植面积增加,但东北地区种植面积依然具有不确定性。同时,今年新玉米上市时间如果推迟,可能引起供应紧缺导致价格不稳。

    

  证券时报记者 余胜良

  5月中旬是玉米发芽成长的季节,但在黑龙江东北部区域,部分去年本应该收获的玉米却还在田地中,秋收和春种合二为一了。

  去年8月份持续至今的坏天气,不仅使东北玉米整体质量下降,还耽误了今年的春播。尽管权威部门公布今年玉米种植面积增加,但东北地区种植面积依然具有不确定性。而中国国家粮油信息中心(CNGOIC)则预计,2013-2014年度国内的玉米供应处紧平衡状态。

  秋收困境

  黑龙江鹤岗市萝北县境内的乡间公路上不时出现一堆堆玉米,有些玉米已经变质。

  田野中显得比较杂乱,有些人还在掰玉米,玉米或是一堆堆放在地里,或是装在一排排竖立着的PVC袋子里。由于地多人少,基本难见人影。

  5月9日,在延军农场17连3号地,证券时报记者觅得一户正在收割的农场职工,这家人告诉记者,今年“头都懵了”,不知如何是好。一垧地(15亩)的投入大约为1万元,产量不到6吨,只能卖9600元。延军农场位于萝北县北部,土地肥沃,是1958年开始开垦的北大荒的一部分。

  由于他只种了9垧地,而且没有倒伏,所以损失相比而言还算较少的,不过外雇人工比较贵,要靠自家人力。据了解,当地从哈尔滨、吉林等地拉来不少季节工。但由于人力需求量比较大,雇人收玉米的成本达140元/天,即使如此也比不上水稻插秧的工钱,插秧一天可以赚超过300元。

  农场职工的损失并不算大,当地有些倒伏而且地处低洼地带的玉米,由于不能及时收割而泡在水中并产生质变,只能卖给酒精厂,价格只有0.4元/斤。

  往年收割机收割后地里剩下的玉米不到总产量的5%,但今年由于倒伏,玉米掉在地里占总产量的3-7成。往年一垧地的收割成本是700多元,今年人力成本则超过1700元,有些职工算一下账,干脆不要那些倒在地里的变质玉米了。

  因为玉米质量问题,往年收购积极的经销商收购意愿不强,社会库存量创近年来新低。为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国家粮食局决定敞开收购。国家粮食局5月6日通知称,由于2012年东北地区玉米收获期推迟,秋粮上市以来雨雪频繁,玉米水分普遍偏高,市场需求不旺和近期出现的禽流感疫情等因素影响,目前农民手中仍有部分玉米待售,国家将2012年临时存储玉米收购的截止期由2013年4月30日延长至2013年5月31日。

  由于景况特殊,今年萝岗出台了两个往年所没有的政策:允许玉米放在公路上晾晒,不允许非户主到田地里捡拾玉米。

  极端天气

  这是极端天气导致的现象。延军农场所在的鹤岗市萝北县农业局副局长吴知军称,这种天气在当地是50年一遇。而延军农场农业科科长王红心则称是60年一遇。证券时报记者见到他们时,他们都身穿迷彩服,刚从田间地头回来。王红心介绍,延军农场是“一场分三季”,分为南西北三个气候带,平原、丘陵和山地各有不同,西部是典型的山地小气候,降雨量格外多。

  “布拉万”台风去年8月28日夜间袭东北三省,吉林、黑龙江、辽宁3省农作物受灾2798万亩,黑龙江倒伏农作物面积约500万亩。随后开始不断下雨,10月15日玉米成熟本可以收割,但无奈降雨量太大农机无法进地,要等待土地冻结。但是11月11日晚上7点45分下起大雪,这场雪让冻土层迟迟无法形成,农机进地依然困难。去年在内蒙古的赤峰,记者也见到这种情况,玉米还没收就被大雪拍在地里。

  即使如此,玉米在地中也不会坏去,开春之后依然可以收割。但由于积雪太厚,导致冻土层太薄。往年当地冻土层有近1.7-1.8米厚,去年只有0.4-0.5米厚。留给春天收割的时间窗口并不长。今年4月1到9日是收割的黄金时节,但随着积雪融化农机又无法进地,留给农场职工的时间太短了。

  为了能收割倒下的玉米,农场想了很多办法,大型收割机械上焊接铁质转轮,被称为扶倒器,作用是将玉米扶起来。一台扶倒器的成本是2000多元,当地农场补贴1000元。收获上来的玉米里一半是雪,需用清选机清选。

  农场机关干部下乡包片,延军农场所在的鹤岗市萝北县机关干部去年下乡帮助收割庄稼,并成立8个服务督导组。当地经济以农业为主,GDP的大部分要靠农业创造,所以农业对当地显得特别重要。

  如果没有台风,玉米就不会倒伏,如果没有大雪,机器收割就没有困难,如果没有持续降水,今年的土地就不会这么湿。这些天气如果单独出现,都不会产生威胁,但聚合一起就导致构成秋收春播困境。

  但是也有一些农业人士认为不应该仅仅把责任推给天气。

  今年3月份,资深种业人士刘石沿着黑龙江偏远地区走了一遍,他认为农民种玉米的遭遇并非单纯由于天气,政府在鼓励种植玉米的同时,应该提供后勤服务设施。

  延军农场7队的倪华坤认为,当地缺少烘干设施和仓储,在大力推广玉米种植同时,配套设施并没有同步跟上,场院还是多年前为适应大豆种植而建,大豆的产量只有玉米的四分之一左右。

  记者在场院看到一些堆积的玉米,已经有些变质。

  为了让职工有资金种地,今年农场协商金融单位扩大贷款额度,往年一垧地贷款3000元的职工,今年普遍贷款5000-6000元,部分甚至超过8000元。

  “我们这行有个说法,如果农民赚不到钱,大家就都赚不到钱。”萝北当地王姓种子经销商表示,由于当地经济主要靠农业支撑,农民也是消费主力,饭店生意也受到影响,往年此时农户为赶时间,会到他的饭店吃饭,今年却都是自己回家做饭。

  种植面积可能减少

  去年以来的坏天气并未结束。

  今年冰雪融化之后,又遇到持续低温,造成低洼地带积水无法排出和蒸发。即使没有5月10日开始下的雨,当地低洼地带也无法进入农业机械。而在5月10日一场大雨后,不少农田可见明水。如果是坡地,农机5-7天之后可以进地,如果是洼地,则需要半个月以上的时间。

  在一些低洼土地上可以看到已收割过的地方留下半米宽的车辙,深深印在土地中,这可能会破坏土壤结构,让播种无法进行。

  为了说明农机不能贸然进地,当地干部讲了一个案例:曾有高层视察农耕情况,当地组织演示了耕地场面,但最后反被农户告状,因为农户的土地被破坏了。

  “降雨量达到70毫米。”通过遍布在农场的6个观测点,延军农场农业科科长王红心可以随时了解数据,他习惯性地低头查看短信上的天气情况,从5月10号5点开始的降雨天气和降雨量,对他而言都不是好消息。坏消息还不止此:18日又下起雨来,天气预报24日、27日还有降雨。

  王红心对天气数据了如指掌,而降雨量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数据。这场雨的降雨量显得太多了,对农业生产而言是雪上加霜。

  民谚有语“过了芒种,不可强种”,而6月6日就是芒种。如果错过种植时节,农作物产量可能会受到影响。最近这几场雨让播种推迟,特别是对那些玉米还在地中的农户。

  王红心将“错过农时就是灾”挂在嘴边。虽然早早购入玉米种子,王红心对于何时播种还是有些举棋不定,深怕错过最佳时期。 其实按照黑龙江省的规定这个最佳时间已错过了。黑龙江省要求5月15日完成玉米播种,5月20日完成大豆播种,5月25日完成水稻播种。

  农机进地到播种完成还需要至少半个月周期,而当地玉米只能种早熟品种,其最佳播种时间为5月15日,耕种应该最迟在6月初完成。王红心现在准备的方案有浸种催芽法,该办法可以减少玉米播种后的发芽时间,使得播种推迟5-7天时间亦可。

  如果等到6月份才能播种,就有可能赶不上收割期,王红心就得考虑种植黄豆、芸豆、红小豆等其他农作物了。

  黄豆的种植效益和玉米相比相差甚远。一垧地(15亩)黄豆的利润只有2000多元,玉米为5000元左右,而水稻的收益可以达到1.2万多元。这就是近年来当地黄豆种植面积不断缩小、玉米和水稻的面积越来越多的原因。延军农场22万亩土地中18万亩种植玉米,鹤岗市萝北县也有一半的土地种植玉米,另有36%改为水田。

  在经济效益驱动下,即使最佳播种时期已经错过,当地农户还对种植玉米抱有希望。

  尽管农业部调研显示,玉米种植面积将在去年3460万公顷基础上增长42.21万公顷。根据黑龙江省农情办统计,截至17日,全省玉米播种面积已达到10143万亩,首次实现过亿目标,比去年同期增加254万亩。但业内人士并不认同该数据。

  中国玉米网总裁冯利臣表示,根据他们的调研,第四五积温带的玉米种植面积今年肯定会减少,而且由于大豆改种玉米已持续多年,东北地区玉米种植面积增量主要靠第四五积温带贡献,如果第四五积温带种植面积减少,则肯定减少。例如吉林省有8000多万亩耕地,玉米就有5900多万亩。

  资深种业人士刘石表示,第四五积温带的玉米种植面积可能减少,因为有不少农户在退种子。据了解,四五积温带分布在嫩江、牡丹江、鹤岗、嫩江、佳木斯、绥芬河等地。

  上市推迟

  与种植面积相比,中国玉米网总裁冯利臣更看重种植推迟所带来的风险。据了解东北地区往年的播种时间多在“谷雨”至“五一”这一段时间,目前辽宁省将较常年推迟7—10天,吉林省推迟约10天,黑龙江省推迟15天。

  冯利臣表示,在同一积温区,晚熟品种比早熟品种的产量更高,所以这么多年当地农民都习惯种晚熟品种。 据了解,中晚熟品种每公顷产量在8吨至10吨之间,而早熟品种每公顷产量仅为7.3吨至8吨,两者产量相差20%左右。

  往年霜期滞后,晚熟品种收益更高,今年晚熟品种播种期推迟,对生长期光照的要求就更高,如果风调雨顺产量还有保证,如果霜期提前来临则必定减产。近年来9月上旬东北地区中北部早霜冻天气时有发生。

  此外冯利臣认为冬天降雨量大而寒冷,夏天则可能干旱而炎热,东北玉米是靠天吃饭,无法抵御干旱,而在干旱情况下,去年爆发的粘虫病有可能重新爆发。

  玉米上市时间则是另一重风险,冯利臣认为,今年玉米播种推后,新玉米上市时间推迟,如果去年玉米库存不能支撑到新玉米上市,有可能引起供应紧缺而价格不稳,国家应提前防范。

  黑龙江省玉米种植面积能够不断增加,得益于人力也得益于天意。近年来黑龙江省引入不少玉米优质良种,生长期缩短,可以适应当地气候,包括水稻也是如此。

  气候变化则是一只无形之手:数据显示,最近50年间,东北地区平均每10年温度上升0.38℃。晚熟玉米种植北界已由上世纪60年代的辽宁向北推移到目前的黑龙江西南部,而且近50年来东北地区初霜冻总体呈偏晚趋势,这就使得玉米可生产期延长。

  东北地区今年出现的低温天气,对玉米产量而言是一种挑战,而东北三省玉米产量占中国玉米总产量的41%。其中黑龙江玉米产量又占东北地区超过一半。

  2011年黑龙江省超过河南成为我国粮食产量最大的省份,玉米种植居功至伟,我国粮食产量连年增长,也主要是因为玉米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在所有粮食品种中,玉米已是我国最大的粮食品种,在我国粮食安全中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称,2013-2014年度中国的玉米进口量可能大幅增长85%,因为国内玉米播种耽搁,而需求旺盛。 近年来玉米产量逐年递增,但需求增速同样很快,我国玉米供应处紧平衡状态,有农业人士担忧玉米和大豆一样大量靠进口。

   第A001版:头 版(今日64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综 合
   第A006版:机 构
   第A007版:基 金
   第A008版:深 港
   第A009版:公 司
   第A010版:专 题
   第A011版:H7N9禽流感促进行业深度洗牌
   第A012版:公 司
   第A013版:专 题
   第A014版:数 据
   第A015版:行 情
   第A016版:行 情
   第A017版:市 场
   第A018版:动 向
   第A019版:期 货
   第A020版:个 股
   第B001版:B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B002版:信息披露
   第B003版:信息披露
   第B004版:信息披露
   第B005版:信息披露
   第B006版:信息披露
   第B007版:信息披露
   第B008版:信息披露
   第B009版:信息披露
   第B010版:信息披露
   第B011版:信息披露
   第B012版:信息披露
   第B013版:信息披露
   第B014版:信息披露
   第B015版:信息披露
   第B016版:信息披露
   第B017版:信息披露
   第B018版:信息披露
   第B019版:信息披露
   第B020版:信息披露
   第B021版:信息披露
   第B022版:信息披露
   第B023版:信息披露
   第B024版:信息披露
   第B025版:信息披露
   第B026版:信息披露
   第B027版:信息披露
   第B028版:信息披露
   第B029版:信息披露
   第B030版:信息披露
   第B031版:信息披露
   第B032版:信息披露
   第B033版:信息披露
   第B034版:信息披露
   第B035版:信息披露
   第B036版:信息披露
   第B037版:信息披露
   第B038版:信息披露
   第B039版:信息披露
   第B040版:信息披露
   第B041版:信息披露
   第B042版:信息披露
   第B043版:信息披露
   第B044版:信息披露
恶劣天气延缓播种时间 玉米今年偏紧
农户倪华坤欲与天公抢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