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能挽回“短炒”事件中受损的声誉吗?

2016-11-18 来源: 作者:王一鸣

  见习记者 王一鸣

  

  近日,梅雁吉祥被恒大系“准举牌”、清仓、再举牌的事件备受关注。“险资短炒”已成为了一个影响比较广泛的公众事件。

  梳理事件发展脉络,与过往直接违规案例不同的是,恒大系的准举牌动作是在规则范围内打了擦边球。在现有的上市公司股权收购规定下,只要增持比例未达到上市公司股权的5%,就没有公告义务,也不存在卖出时间和比例限制。理论上来说,恒大人寿只要资金合法合规,买入和卖出个股都属于自主的投资决策。

  但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恒大人寿“买而不举”的行为,是利用了散户的股权炒作心理。从万宝之争开始,中小投资者看到了股权争夺所带来的二级市场溢价,市场形成了一致预期。只是没想到,这样的预期这么快会被打破。

  而且,恒大短炒事件给监管带来难题,很难去认定“准举牌短炒”是一个刚性的违规行为,从而无法对这种行为加以约束。

  同时,恒大人寿“快进快出”的短炒方式,一方面,与保险资金一向宣传的长期机构投资者形象不符。另一方面,资金属性决定投资风格,一般举牌对象是优质标的。而恒大人寿的举牌对象还涉及股权分散、业绩一般,且市值偏小的公司。

  对险资短炒这事,不仅让外界疑惑这是否跟市场诚信有点脱节,保险业内也认为短炒影响了保险资金的整体声誉。随后,中国保监会约谈恒大人寿主要负责人时也明确表态,不支持保险资金短期大量频繁炒作股票。

  几天后,恒大方面开始补救。恒大集团主席许家印通过所控制的仲勤投资重新买入梅雁吉祥,持股比例一举增至5%。同时,被恒大“准举牌”的栋梁新材、国民技术、中元股份、积成电子和金洲管道都发布公告称,恒大人寿对公司股票进行了增持并计划长期持有,承诺持有股票自愿锁定6个月。

  恒大人寿对此举解释为“鉴于恒大人寿减持后部分舆论解读与恒大人寿投资初衷不符且对资本市场造成一定的影响,为体现恒大人寿承担资本稳定的社会责任,秉承保险资金对长期投资价值的要求”。11月16日,梅雁吉祥的举牌方仲勤投资也做出了类似表态,且承诺12个月内不减持,并强调此举体现恒大集团承担资本市场稳定的社会责任的决心。

  可以说,迫于舆论、投资者、监管部门等各方压力,没有实际违规行为的恒大还是及时推出了补救措施以挽回声誉。对于恒大人寿来说,诚信和声誉都是保险业的基石。

  诚信也好,声誉也罢,不论在实体经济还是资本市场中,有时候没有刚性约束力,往往需要企业和个人去自律,但是一旦失去诚信或声誉,要想再挽回,则需要付出高昂的成本。

本版导读

2016-11-18

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