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通胀有惊无险

2017-01-18 来源: 作者:熊园

  【牛熊论道】

  油价走势和我国货币政策取向是影响2017年我国通胀水平的两大不确定性因素。

  熊园

  

  截至2016年末,我国CPI连续三个月站上2%上方,PPI自2016年9月结束了长达54个月的负增长后已直线跳涨至5.5%。回看这一波上涨的背后,其实并未找到2017年发生通胀(CPI高于3%)的有效支撑。展望2017年,CPI中枢有所抬升,PPI前高后低,全年通胀无忧。与此同时,需要警惕油价过快上涨和货币由紧转松的双重风险。

  全年看,2016年CPI同比上涨2.0%,涨幅较2015年扩大0.6个百分点;PPI同比下降1.4%,降幅比2015年收窄了3.8个百分点。按月度看,2016年8月CPI(1.3%)达到全年低点后触底反弹,12月同比增长2.1%,2016年9月PPI(0.1%)为2012年3月以来首次转正,此后连续3月大幅上涨至5%上方。总体看来,这一轮反弹表现出三个特征:

  其一,CPI回升主要是季节性和基数原因,PPI同比转正主要源自供给侧收缩推动。一方面,由于天气、库存等原因,每年最后几个月鲜菜、猪肉等食品价格历来上涨较快,导致四季度CPI水平总体高于三季度;同时,2015年9月至12月CPI基数较低(最高为1.8%,最低为1.27%)。另一方面,2015年下半年以来,工业品价格降幅持续收窄,这种变化主要是国内供给端去产能、去库存的推动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升,以及汇率贬值导致的输入型通胀(表现为进口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

  其二,经济并没有表现出支持需求侧引发通胀的迹象。需求是引发通胀的核心因素,如果需求没有起来,也就很难出现可持续性通胀。判断需求回暖的一个较为可靠的指标是企业贷款意愿。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2.7 万亿元(2015年为10.2 万亿元),社融规模17.8 万亿元(2015年为15.4万亿元),两者均为历史最高。然而,2016年全年非金融企业新增短期贷款累计0.72万亿元,不及2015年(1.9 万亿元)一半,新增中长期贷款累计3.1 万亿元,较2015年少增0.4万亿元,疲弱的企业贷款表明企业投资意愿低迷,需求不旺。与此同时,2016年1~11月份,国企利润同比增长8.2%,较1~10月份加快3.4个点,连续5个月回升;私企利润同比增长5.9%,较1~10月份回落0.7个点,连续5个月下滑。国企私企盈利分化,主要还是煤炭价格回升以及去产能、改革重组等政策利好国企,私企则受到抑制。私企活力不足,很大程度上也可以说明需求并没有实质好转。

  其三,2017年内通胀的核心命题是PPI快速上行是否会传导至CPI。历史数据看,CPI主要受食品价格推动,PPI主要受生产资料价格推动,PPI传导到CPI并不通畅。2016年9至12月,CPI分项中食品价格累计同比增速平均比2015年同期快2.48个百分点(大幅高于非食品价格0.3个百分点的平均涨幅),是拉动CPI的主要力量;同样的,2016年9至12月,PPI分项中生产资料价格平均增速比2015年同期快10.93个百分点(远高于生活资料0.69个百分点的平均涨幅)。

  鉴于此,2017年我国将没有通胀压力。全年来看,考虑季节性和春节因素推升菜价,CPI于1月份探至2.5%左右的高点后逐步下行,基数原因三季度走高,四季度再次回落,预计通胀中枢较2016年上行至2.1%~2.3%;PPI在一二季度达到高点(6%左右)后开始回落,全年前高后低,预计同比增长 2%~3%。

  需要指出的是,油价走势和我国货币政策取向是影响2017年我国通胀水平的两大不确定性因素,不排除两者干扰下出现物价跳升的可能性。一方面,市场普遍预期 OPEC限产协议能改变的只是油价长期低迷的格局(40美元以下),并不会导致油价长期大幅上涨(60美元以上)。但考虑到油价过低已使主要产油国经济增长动能丧失,美元指数2017年大概率维持强势将使它们外汇储备继续减少,主要产油国事实上乐见油价快速上涨。另一方面,在“防风险、抑泡沫、去杠杆”的总基调下,我国货币政策将保持稳健中性、难以宽松。然而,随着地产调控不断起作用,地产投资增速将加速下滑,经济下行压力凸显,“稳增长”之下,下半年我国货币存在转为宽松的可能性。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

本版导读

2017-01-18

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