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闸蟹吃了避孕药?

2017-05-15 来源: 作者:木木

  【缘木求鱼】

  相较于爱动脑筋的聪明的造谣者而言,广大的谣言受众往往有个通病,即特别懒于动脑。

  木木

  

  前一阵子,有人传言,海鲜市场上有一种人工“注胶”增重的皮皮虾,吃了这种皮皮虾,人体健康会受到很大危害。此传言初起时,据说还是很吓到了一些人,不过,很快有专家跑出来辟谣,一番“摆事实,讲道理”之后,谣言很快也就烟消云散了。

  这次谣言来得快去得快,还是很有一些总结价值的。首先,相关专家反应迅速,而且讲解细致、浅白,老百姓一听就懂,反谣言效果当然就比较好。其次,经过长期的“脱敏治疗”,老百姓对谣言的免疫力似乎也越来越高。再次,此次造谣者的功力不够,仅仅使用了“一径法”,没有多途径、多层次立体攻击,所以攻击力自然就小了许多,中招者摆脱起来自然就比较容易。

  于是,这次“注胶皮皮虾”事件并未造成太大的社会震动,众多嗜食皮皮虾者得以继续大快朵颐,而捕捞、贩售皮皮虾者的经济利益也没有遭受明显损害。可谓一个比较皆大欢喜的结果。不过,如果造谣者的功力再高超一些,用心再专一些,手段再老辣一些,恐怕就还是要有麻烦。因为相较于爱动脑筋的聪明的造谣者而言,广大的谣言受众往往有个通病,即特别懒于动脑。

  懒于动脑,有时候是真的懒,这跟人的性格有关,凡事不爱较真,差不多就行。中国人里有相当一部分是这种性格,不管遇到什么事情,从来没有问“为什么”的习惯,就喜欢找个“权威人士”,高高在上地替自己把关、做主,于是自己的生活也就显得格外轻松而自在,而且将来受到伤害之后,还可以理直气壮地发出谴责,善良的样子,简直能让人心疼得碎一地。

  懒于动脑,有时候却是真的脑力不够的原因。导致脑力不够的原因当然很多,没法细究,但脑力不够的一个共同症状却是,逻辑思考能力较为低下,完全没能力胜任由甲及乙、由乙及丙、由丙及丁的推理任务,所以就很容易被表面的“关系”、“关联”迷惑,得出错误的认知,进而导致错误的行为。在这个过程中,越是偏执型性格,最后越可能得到更大的伤害。

  举个例子。大闸蟹被喂避孕药,是个流传多年的说法。其实,这个说法的早期版本,是黄鳝被喂避孕药。虽然黄鳝吃避孕药的说法,早就被专家打过脸了,但信的人还是有,进而还发展出了大闸蟹吃避孕药的升级版本。其实,但凡动动脑子,就能发现其中的问题,吃了避孕药,母蟹哪里还能有“黄儿”?如果思考能力再强些,还能发现更多的问题。比如,针对“男蟹”、“女蟹”的不同,避孕药是不是要有所区别?避孕药的使用方法是打针、吃药还是水浴?如果是打针,也是打“蟹屁股”吗?针手是否需要培训?人力成本是否过于高昂?如果果真吃药,是否要照顾一下蟹们的口味?如果是水浴,用药成本是不是会特别高?如此问上几个问题,谣言大约也就变成了笑话。

  当然,信谣者总被谣言伤害,除了自身的问题,当然还有造谣者的功劳。我们不得不承认,在这个世界上,还是很有那么一些喜欢造谣的人的。这些人为什么有如此癖好呢?概括起来,大致有两种情况:其一,信谣者中招后窘态百出的样子,使造谣者幻觉于自己具有掌控一切的超能力,从而能够获得极大的心理满足感,叫喊“狼来了”的和玩“烽火戏诸侯”的,都属于这种类型。其二,造谣是为了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比如,造股市的谣、造上市公司的谣、造监管政策的谣,当然肯定都是为了钱。

  只要这两类造谣者还存在,“大闸蟹吃了避孕药”之类的谣言就总会常有常新,闻者要避免上当受骗、遭受损失伤害,大概也只有多动动脑子了;如果人人都具备了极强的逻辑推理能力,都具备了基本的科学素养,假以时日,想必喜欢造谣的总会断子绝孙吧。当然,如果想让其消失得再快些,监管的反应速度和打击力度就应该再强些,谣言一出,大棒马上打过来,造谣者估计也禁不住打。

  (作者系证券时报记者)

本版导读

2017-05-15

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