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需要“两手抓”

2021-02-23 来源: 作者:木木

  【缘木求鱼】

  强精神的工作,不惟在乡村振兴方面意义重大,在别的方面也一样。

  木木

  

  在城镇化率还有比较大的提升空间、城镇化建设仍在路上的大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的加快推进,就难免会引起一些误解和担心。虽然这可以理解,但其实大可不必。乡村振兴,既是当前阶段的现实需要,也是中国长远发展、全面发展、现代化建设进程的题中之义。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事物的运行轨迹很少有一口气儿“登顶”的,当然,攻打小山头儿可以一鼓作气,但攻占大山头往往就需要分阶段、分步骤推进,许多时候还要根据现实条件和环境变化而适当调整、迂回一下。

  经过四十多年高速推进,到2019年末,中国的城镇化率已经超过了60%的水平。这个推进速度,无疑极为迅猛;发展到目前这个阶段,无论是在理论框架内,还是在现实条件约束下,适时调整都极为必要,一方面,可以为下一阶段的推进找准方向、积蓄力量、发现新的突破点,另一方面,乡村建设、乡村振兴既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乡村的必要践行,也是进一步补足乡村发展短板,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更趋均衡的必要举措,为下一阶段的更高质量的全面发展,储备足够的后劲。

  不妨回顾一下历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早在2005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即被确立为需要着力推进的重大历史任务,当年提出的具体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经过十五年的持续推动,乡村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尤其是全面脱贫任务去年如期完成,为下一阶段乡村振兴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不久前,有人从媒体文章署名上发现“国家乡村振兴局”已经成立,最新的消息是,2月25日,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会后,国家乡村振兴局将正式挂牌。其实,去年12月28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已经明确,脱贫攻坚任务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因此,“国家乡村振兴局”的成立,就是中国乡村建设进程推进到关键时点的必要举措,也是下一阶段推动乡村振兴的必要保证。回顾中国乡村发展的历史脉络,我们就会对乡村振兴的前景保持信心。

  乡村全面脱贫任务完成后,防止返贫和推动振兴是互为保障、相互促进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除了要继续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尽力推动乡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保证乡村的经济活力之外,至为关键的是,要切实推动乡村文化建设,着力提升乡村居民的现代意识,这也是乡村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终至全面振兴的根本保证。

  无论是从历史经验还是现实情况看,在人的观念、意识以及文化层面推动改变,实现进步,进而引领(最起码要匹配)收入水平的持续提高和物质财富的不断增长,现实难度很大。但是,如果不努力推动这项工作,乡村振兴也就无从谈起。

  从媒体持续多年的报道以及许多人的切身体会看,存在于一些乡村居民头脑中的旧意识、旧思想、旧规矩、旧做派、旧文化,确实顽固得很,即使曾经被消除过,遇到合适的小气候,就忍不住沉渣泛起,比如婚丧嫁娶、迎来送往中的诸多陋习,比如春节拜年动辄成群结队磕大头的风俗……这些顽固的旧嘴脸,不但在基质层面与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不合拍,也直接影响了新生力量——包括但不限于人力和资本——在乡村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的意愿。

  乡村振兴,使中国四五亿乡村居民的生活更加富足和幸福,对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社会的均衡发展与和谐而言,关系重大,对所有中国人以及中国历史而言,足具意义。推动乡村振兴,需要“两手硬”,在切实推动经济发展、物质财富增长的同时,恐怕还需要采取更有力、更有针对性的措施,在精神层面改善乡村面貌,比如,移风易俗、新文化建设等,就是不错的抓手。其实,强精神的工作,不惟在乡村振兴方面意义重大,在别的方面也一样。

  (作者系证券时报记者)

本版导读

2021-02-23

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