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肉之爱

2021-07-16 来源: 作者:余胜良

  【念念有余】

  自然选择让骨肉之情自然而然,这种天生的情感,因为具有天然的必然性,显得更加不可缺少。

  余胜良

  

  我以前看电视,老看到认亲的场面,有些亲人失散,有些是被拐,常常就能看到那些父母孩子抱头痛哭,每到这时候,我泪水会流下来。

  这种场面往往能击中内心,不需要煽情, 不需要说什么,当事人的情感就能带动你。最近山东人郭刚堂找到他的儿子,儿子被拐的时候才2岁,在养父母家住了24年, 这24年他亲生父亲骑着摩托车走遍了大半中国,报废了10辆摩托车,总行程达40万公里,一直没有放弃。

  被拐卖的儿子找到了,两名犯罪嫌疑人被抓捕归案,这是多么正能量的一件事儿。我们常常会说正道,这就是让人振奋的正道,这是世界应该运转的方式,是应该被我们推崇的价值观,即努力得到回报,邪恶被惩罚,正义得到伸张。

  再加上,以郭刚堂寻找孩子的事迹作为原型,2015年由刘德华主演的《失孤》跟全国观众见面,让这件事更增添一分戏剧性,更增添一分力量感。

  在失去幼儿之后,郭刚堂又生了两个儿子,这也让旁观者为之高兴,他至少还有两个孩子陪伴,分散注意力,夫妻俩不至于孤苦这二十多年。再添两子后,他寻找孩子的那份坚持也显得更为珍贵。

  这让我想起17年前,我和一个律师一起到一个县城办案的往事。一位母亲的大儿子在医院治病时不幸去世,她熬夜苦读各种法律书,要为儿子讨回公道,因为旷日持久还没结果,她郁郁寡欢,让孩子们颇为心疼。她的小儿子对我说,曾劝母亲放下,让她把关注点放在剩下的其他孩子身上,日子还要过下去,但是母亲不肯。

  这也让我想起我的外公,将近90岁的人,8个子女,哪个孩子回老家探亲,分别时他都要流眼泪,甚至嚎啕大哭。我还记得本家堂哥夫妇在自家门前痛哭,他们出生不久的孩子在医院不治身亡。这种绝望和鼻涕流下来也不擦的样子,让我觉得他们可能已无生的留恋。

  这就是骨肉亲情吧,每一个都很珍贵,特别是失去的那个。

  在父母心中,会默认孩子要和自己,或者亲人一起长大,生养不分离。和生相比,养育其实更为重要,郭刚堂不能亲自养大孩子,应该是非常遗憾心痛的。我们和父母的相似性,体现在养的方面更多,他们的观点、衣着、社交、劳动能力,都会影响孩子心智和能力。养育也更为复杂,付出更多。

  自然选择让骨肉之情自然而然,不夹杂私利,这种天生的情感,因为具有天然的必然性,显得更加不可缺少。

  因为必不可少,所以缺少它的人,才会更感到遗憾。非亲生的孩子无论多亲,在旁人看来都会有些异样。当得知自己非亲生时,他们大多会寻亲,希望知道自己从哪里来,为什么父母没有养育自己,很多电影题材,都是孩子寻找亲生父母,他们都希望亲生父母有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最好是环境所迫,不得不抛弃他们。否则,他们或父母,有一方必然要背负道德责任,这种责任的压力太大,此后会像石碑一样压在背上。

  童年时代可能会很辛苦,很劳累,遭遇各种苦难,但这些和父母的放弃相比,都不值一提。作为一个成年人,我常常想起父母长辈的点滴之爱,这些爱像酵母一样越发越大,成为源泉,让我有动力去爱其他人,对其他人表现出善意。童年出发的时候,这些爱可以让人一辈子不孤单,感觉到自己是被爱着长大的,可以自尊自立。所以我常常会想,那些童年时没有被爱着的孩子,他们此后要遭受怎样的折磨。

  (作者系证券时报记者)

本版导读

2021-07-16

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