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进入世界工厂2.0时代

2021-10-12 来源: 作者:高德胜

  【高谈闲论】

  随着技术进步与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中国制造应该走出以低价为手段的内卷式竞争模式,可以自信地向世界要求更高的技术溢价了。

  高德胜

  

  当大部分人目光聚焦于中国拉闸限电,并对由此可能造成中国经济放缓表示忧虑时,很少有人注意这样一个事实:今年1-8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49.5%,41个大类行业中,37个行业利润增长,另有2个行业扭亏为盈或利润持平。

  尽管今年中国遭遇疫情散发及多地严重汛情等自然灾害冲击,中国经济依然保持全球少有的较高增长速度,且效益大幅改善,这是中国实体经济强大韧性最有说服力的证明。利润与效益,应该是观察中国经济质素与发展势头最客观的视角,也是新发展阶段和高质量发展的要义。

  出口仍然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1-8月中国货物出口在保持23.2%高增长的同时,结构持续优化,高技术含量的机电产品出口占比达到58.8%,而劳动密集型产品占比仅为18.2%。在全球疫情考验下,更加彰显了中国制造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强大竞争力,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更加牢固。

  中国制造的竞争力,归因于中国的全面工业化。中国工业门类的齐全、产业的规模、产业链的配套、基础设施的完善、人才资源与劳动力素质、科技创新的进步、各级政府的有效生产组织等,共同构成了中国制造无与伦比的综合竞争力。

  特别是技术进步与创新,对中国制造的竞争力发挥着日益重要的支撑作用。有些人对中国制造的判断是大而不强,这种认识恐怕已经不符合日新月异的现代中国制造的特征。笔者认为,中国制造既大且强(“大”本身就是一种强,难以撼动),且已经站立在技术高速进步的基础上,中国已经进入世界工厂2.0时代。

  哈佛大学增长实验室今年8月发布的一项研究发现,在2019 年全球出口技术含量排名中,中国排名第16位,上升3位,美国排第11位,过去十年中美的差距缩减了一半多。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最新发布的《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排名第12位,超越日本,紧追德法,在中等收入国家中排名第一,连续9年排名持续提升。如果排除前10名中瑞士、瑞典、荷兰等小型经济体,实际上,中国的创新能力已经与美、英、韩、德、法国等创新强国比肩。

  中国的整体科技实力正在实现快速赶超。在一些尖端领域,如高温超导、纳米材料、超级计算机、量子通讯、航天、5G技术、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等领域,中国已经走在世界前沿。北斗导航,空间站、火星探测等航天工程,歼-20“中国心”等军工科技的系列重大突破,都是中国自主创新的最新例证。另据日本相关机构最近发布的分析,中国6G专利数量在世界遥遥领先,占比超过40%。

  时移世易,中国科技实力正在发生一系列颠覆性变化:中国研发支出全球排名第二,拥有全球最庞大的高端理工人才库,是全球知识资本的重要创造者;中国已经从单纯的学习者和技术接收者,转变为技术转让的来源和全球技术标准的塑造者,中国正快速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创新国家。

  一个更突出的变化是,中国产业升级的空前需求及高涨的创新活力,正在吸引世界顶尖人才批量流向中国。成千上万的优秀外国科学家在为华为的创新研究贡献才华,而随着日本大量芯片专家转投中国企业,以及日本世界级科学家藤岛昭带着研究团队集体加盟中国大学,日本媒体惊呼:日本科学家正“组团出走”中国。越来越多世界科技精英流向中国,成为新的“全球人才大转移”的一股潮流。

  在创新驱动、人才强国战略引领下,中国顽强追求科技自立自强的努力,迎来了创新领域在资金、技术、人才的大爆发、大聚集,中国正在成为新的全球人才高地、创新高地。中国制造也随之快速由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向中高端跃升。

  中国进入世界工厂2.0时代,这个判断可以为宏观管理的调整提供一个观察角度。随着技术进步与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中国制造应该走出以低价为手段的内卷式竞争模式,可以自信地向世界要求更高的技术溢价了。这意味着中国制造的整体价值重估。

  (作者系独立财经评论人)

以上文章发表的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证券时报立场。

本版导读

2021-10-12

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