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背后的用意

2021-11-04 来源: 作者:木木

  【缘木求鱼】

  以物喻人,不是一件聪明事,也不是一件容易事。

  木木

  

  专家在解释“内卷”现象时,会经常讲一件“电影院奇妙事”:在电影院里看电影,如果第一排有观众站起来观影,坐在后面的观众终究也会陆续地站起来,最后的结果一定是所有人都站着看完电影;每个人的收益未变,但支出增加,于是就形成“内卷”。

  这显然不是一个好故事,因为在现实中,这样的故事绝不会发生;用一个不存在或者不会发生的故事,来解释、描摹一个现实的社会经济现象,说服力肯定就大打折扣。这个故事存在两个显著漏洞:其一,第一排的那个“始作俑者”为什么要站起来看电影?他脑子有毛病吗?明显费力不讨好的事情,谁会去做?其二,在特殊情况下,即使真有人这么干,也会马上招致影院工作人员、其他观众的干涉,制止这种愚蠢做法。所以,这种电影院里的“内卷”并不存在。

  明显没有编圆的故事还要讲给别人听,于编讲故事的人而言,就也有两种情况可以讨论:其一,自己并未用心(当然也有可能是心力不够),以轻佻态度对待一个很严肃的社会经济问题,编出来的故事就难免有漏洞,无法说清、说透问题,终究也无法服众。其二,明知有漏洞、不严谨,偏偏还要以此喻彼,那就一定是心存他意了。具体到“内卷”这个事情上,用看电影的故事譬喻之,多少都有点儿避重就轻之嫌,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内卷”,既不是看电影,也比看电影复杂、沉重得多。

  类似的故事还有许多,抱着类似心态讲故事的人也很多。比如“笨鸟先飞”的故事。这个故事流传广泛,许多人小时候都被这个故事教训过,等到自己长大了,就习惯成自然,也拿这个故事教训人。这个故事大约就是上一个故事的前传,问题也很大:其一,经过千年、万年的自然选择,纯粹意义上的笨鸟根本不存在,因为真正的笨鸟——如果有的话——早就被淘汰得一干二净,留存、繁衍下来的,智商都差不多。其二,能够有意识先飞的鸟,不但绝不是笨鸟,而且一定是“精鸟”——极聪明的鸟。这种聪明鸟显然被最大程度上拟人化了,因为即使再聪明的鸟,也干不出先飞觅食的傻事来。

  以物喻人,不是一件聪明事,也不是一件容易事,因为人自视颇高,“万物之灵”被飞禽走兽拟喻,出发点就有问题。如此看来,编造“笨鸟先飞”这类故事的人,显然是存心骗人了,立意偏执,编造的时候,就难免顾头不顾尾,漏洞频出。

  前几天,有个看起来很像专事投资教育事业的专家,就生动活泼地给听众讲了一个事关格局和前途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这几天正炙手可热的马斯克。据专家教诲,有人卖电动车,卖的仅仅是一辆车,而马斯克卖的不是车,卖的是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场景;两者定位不同,结果自然迥异。

  这约略就算得一个更高明些的故事吧。姑且不论马斯克是不是原本就这么打算的,也不论消费者是否需要这种所谓的移动互联网场景,更不论5年、10年之后的人们是否会住在特斯拉里过日子,只需追究一下专家讲这个故事背后的用意,许多事情就清楚。略微揣测一下,专家盛赞马斯克,用意显然不是希望大家都成为马斯克,因为没人能成为马斯克,正如巴菲特的故事虽然风行世界许多年,但世界上仍然只有一个巴菲特一样;或许,专家的潜台词应该如下:能够洞悉马斯克格局的人,当然同样有格局,你们跟随这样的专家,才能站上时代潮头,飞在前面有虫儿吃。

  说实话,喜欢如此讲故事的人有点儿招人嫌——自己真的胸怀绝世武功,尽可偷偷摸摸赚钱去,何须整天四处耍嘴皮?这样的人越多,这样编排出的故事越多,从历史经验看,往往不是好事情,听故事的人就越需要打足精神防上当。

  (作者系证券时报记者)

以上文章发表的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证券时报立场。

本版导读

2021-11-04

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