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行董事长季颖:

坚守张家港精神 四个维度打造“价值银行”

2022-01-24 来源: 作者:段久惠
  本版制表:段久惠

  证券时报记者 段久惠

  

  长江东入海,张家港运水而生;从沙洲之地,跃升为港口经济要塞和“全国百强”县市,这片热土上的奋斗者们血液中流淌着一股敢为人先的“张家港精神”。

  “大家金融,成就大家”——这句话来自张家港行(002839),它于2001年11月挂牌成立,作为全国首家由农信社改制组建成立的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有“001号农商行”之称。2017年,张家港行正式在深交所挂牌,迎来跨越式增长阶段,为中小银行加速零售转型提供了经验样本。

  近日,证券时报记者走进张家港行,采访张家港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季颖及党委副书记、行长吴开。

  “有志于创业、立业的银行人们,或许正迎来历史上最好时期。”季颖说。这位来自国内首家改制组建成立的农商行、深耕银行业20余年的“银行家”感慨着中国银行业正发生的巨大变化,畅谈张家港行的现在与未来。

  近日,张家港行发布的2021年度业绩快报显示,去年该行实现净利润12.99亿元,同比增长29.77%。截至2021年末,该行资产规模达1645.35亿元,个人贷款占总贷款比例进一步升至44.42%,零售转型显现。不良贷款率降至0.95%,拨备覆盖率提升至479.50%,经营质效稳步提升。

  亲历中国农村金融改革

  证券时报记者:在20多年的银行职业生涯中,您与张家港行一路相伴并成长为掌门人,如果对外描摹这家银行的形象,您会怎么介绍?

  季颖:在中国农村金融改革的波澜壮阔历史里,张家港行和张家港行人奋力书写着浓墨重彩的一笔——张家港行成立于2001年,作为全国第一家由农信社改制的农商行,我们其实承担了中国农村金融先行者的角色和示范意义。

  首先是它的历史背景特殊性。其次,我们成立农商行后,成为首批尝试跨区域发展的金融机构,积极开拓普惠金融服务空间,延伸“三农两小”的金融触角。此外,我们也是率先提出上市的农商行,这正是敢为人先的“张家港精神”的写照。

  在20多年发展历程中,我们也始终保持着这样的定位和高度,从经营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到文化思想的打造与落地,从两小战略的突破和驱动到小微技术的输出和交流等,逐步成长为一家差异化定位、特色化经营、专业化发展的“小而美”银行。

  证券时报记者:张家港行2017年在深交所成功上市,踏入资本市场,对区域农商行的发展意味着什么?

  季颖:当时,包括张家港行在内的首批农商银行上市,填补了一个行业的“空白点”,所以当时汇集了很多专家、监管主管的共识。我们从2007年提出冲刺上市目标到2017年顺利敲钟,也可以说是农商银行融入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一个注脚。

  个人认为,张家港行从一个区域性农商行成为一家上市银行,带给我们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升了我行的品牌知名度,拓宽了业务发展空间。二是拓宽了我行的资本补充渠道,以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三是踏入资本市场意味着进入了更高、更开阔的竞争平台。A股上市银行都是银行业中的佼佼者,与一群优秀的银行同业同台竞技,一方面,学习借鉴他行先进做法、先进理念,拓宽发展思路;另一方面,也倒逼和激励我们自身去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内部运作,走细分领域的差异化发展道路。四是业务发展以人为本,通过品牌知名度的提升,有助于我行高素质人才的引进。

  证券时报记者:我注意到,张家港行管理团队非常稳定,哪些因素铸就了这样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季颖:首先,张家港行有着很好的传承、持续奋斗精神,我经历过两任高管团队班子,大家归属感、凝聚力很强。大家团结一心、目标一致、步调统一,用更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来投入银行的这份工作。

  张家港行也是大家择业、成就事业的好平台。张家港行率先提出“大家”文化,打造“大家金融”银行品牌。我们伴随着地方经济、伴随着客户、伴随着员工一起谋发展,全员持股达成一个共同体,我们也培养了一支专业化、年轻化的干部队伍,2021全年提拔干部45名,一线提拔使用干部25名,占比全年度提干数50%以上,其中“80后、90后”中层占比90%以上。

  “大家”还意味着我们是一个“家喻户晓”的银行,是老百姓身边贴心、可信赖的银行;我们更将会是一家有着“大家风范”的银行,争取勇立中国农村金融改革的潮头,投身新时代农村金融的发展。

  从一域到四方:

  寻路区域农商行发展

  证券时报记者:从区域银行到上市公司,意味着管理层需考虑为投资者创造价值。客观而言,当前银行股分化明显,您怎么看待银行的价值?

  季颖:我个人觉得,如果对标国际发达经济地区银行估值水平,中国的银行股当前整体来看是相对低估的。就当前看,部分底子较好的银行,拨备前利润总量保持高增长,不良持续压降,在风险得到有效管理控制的前提下,银行经营情况正全面改善。

  对于一些优质银行来说,它们正迎来一个经营周期的拐点,迎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以我行为例,近年来持续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不良贷款率降至0.95%的低水平,拨备覆盖率提升至2021年末近480%。得益于我行零售转型纵深推进及资产投放结构的持续优化,我行2016年至2020年拨备前利润复合增长率达到17.52%。

  个人的理解,“价值银行”讲的是优质银行的含义。银行业从主营来看,虽然大都是同质化的经营,但也有特色化与差异化。而我行作为全国首家由农信社改制成立的区域性农商行,一直以来,就非常重视客户价值、员工价值、股东价值、社会价值四个维度的价值创造。

  证券时报记者:张家港行在业内率先谋划跨区域发展,从一域到四方,您在决策层面会重点考虑哪些因素?

  季颖:在农商行组建之后的6年里,我们依托地方经济高速增长的有利条件,不仅在经营规模上实现了几何级、裂变式扩张,而且借助组建农商行的机遇,推出了外汇、消费信贷等新业务,逐步实现了与现代商业银行接轨,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早在2008年,我行就尝试实施从地方性银行向区域性银行转型,灵活运用战略参股、异地设分支机构等方式,积极稳妥地实施跨区域规划。至2021年底,我行共设立21家异地机构,分行级机构3家,支行级机构16家,分理处级机构2家,实现了全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的苏南地区基本全覆盖,在苏中及苏北的重点区域设立分支机构,在拓展发展空间的同时,进一步夯实了上市基础。

  以比较有代表性的苏州、无锡、南通分行为例,这些地方依托经济社会发展、工业制造体系完善升级,涌现出一批批治理优秀的公司和零售客户群体,这些都需要银行以特色化产品和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扎根当地,服务当地。

  证券时报记者:目前,张家港行异地机构贡献的贷款规模、尤其是新增信贷投放占比,正全面赶超本地区域。此种变化将如何影响张家港行今后的战略布局?

  季颖:在“两小”战略的引领推动下,我们深知在深耕本土区域的同时要加大异地区域的业务拓展力度,因此在异地市场的经营上非常重视。近年来,异地机构也在逐步转型,我们着力推动小微零售业务在异地落地开花,异地贷款增速迅猛,目前全行1/2的贷款来自异地机构。2021年,我们制定了异地机构转型规划,提出未来2年至3年,在总业务布局结构上,将推动异地机构大零售转型,促进异地机构负债贡献度提升,推动异地机构业务结构持续优化。

  未来,我们将精准施策、统筹推进,力争变异地转型为我行高质量发展的翘板。依托苏州、无锡、南通三家分行,集中优势资源重点布局苏州、无锡、南通三大主流区域,其他异地区域以普惠转型为方向稳步跟进。

  迎来转型时刻

  证券时报记者:近4年多来,张家港行微贷业务跑出了“加速度”态势,如何在“大企业经济”基因较重的区域实现“做小做散”?

  季颖:我们认为,张家港行要走“差异化定位、特色化经营、专业化发展”之路。专业专注于做小做散是转型的根本途径,“只有专业化,才能成就差异化;只有差异化,才能成就特色化”。在专业专注方面,我们打造专业支行、组建专业部门、打造“两小”引擎、选拔专业化管理与营销团队。

  “专业专注”位居我行十二字核心价值观之首,是我们近年来始终践行的理念。由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专业部门管理专业团队,分工明确而不是“胡子眉毛一把抓”。我们组建了像小微金融事业部这样专业化的部门机构,小微金融事业部全员近550人、平均年龄才28岁,目前服务了超过5万户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主,户均贷款在40余万元,真正做到了“做小、做散”。为了支撑专业化发展,我们在流程再造、精细化管理等方面也下了不少功夫。比如打造信贷工厂,推进全面预算管理、主动实施资产负债管理,坚持风控为先、强化数字化风控能力,成立大家金融学院,打造“大家”系列金融品牌。

  近年来,在突出专业化的同时,我们开始强调专业化基础上的“协同”。单个板块的单点作战现在已经很难实现突破,四大业务板块要协同,前中后台要协同,总行与各经营也要协同,内外部还需要协同。这是我们在“大企业经济”基因较重的区域实现“做小做散”的一些心得。

  证券时报记者:近几年,银行业内频繁提及金融科技建设,张家港行在这方面的建设有何进展呢?

  季颖:在省内农商行体系里,我们率先成立了大数据金融实验室、金融科技创新实验室等,定位为技术驱动金融创新和赋能中心,持续加大金融科技和强化数字运用。

  张家港行率先使用分布式数据库支撑核心系统,作为一项金融科技创新,在全国属于领跑的。2020年,张家港行凭借“新核心系统建设工程(分布式数据库)”项目摘获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年度银行科技发展奖,在全国银行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也是对我们的肯定。

  在持续加大金融科技和强化数字运用上,我们一方面是不断优化办公环境,广泛吸收优秀科技人才;同时产研结合,积极将数字化赋能业务中去,让我们的银行服务产品现代化、数字化。我们通过与科技公司合作共建实验室,不断开发、迭代升级我们线上业务模型和产品,这些目前都卓有成效,成长性非常好。

  证券时报记者:张家港行新三年战略规划已行至中途,战略落地将给银行带来哪些关键变化?

  季颖:从拨备前利润表现、营收年复合增长情况、资产质量水平来看,我行正进入近年来发展水平最好时期。

  谈到未来发展,我们整体的想法还是突出转型、突出精细化管理、突出高质量发展,规模之外,我们追求的是内涵式、可持续、高质量的发展模式。当前,我们行四大板块同向发力,总体来看:

  一是普惠板块提升小微驱动力,强调融合与协同,这也是我们推进大部制改革,组建普惠金融这个大总部的题中之意。2021年,我们在苏州分行探索成立苏州普惠金融中心,打造超级客户经理团队。这是顺应战略规划中“探索复制小微基因,促进小微与零售客户资源共享,发挥小微驱动效应”的要求,是小微联动“零售业务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

  二是公司板块朝着科技金融、绿色金融、交易银行、供应链金融等创新、特色领域转型。我们紧紧贴近国家智能制造、碳中和、乡村振兴等战略导向,2021年相继成立科创企业服务中心、绿色金融服务中心。

  三是推进“金融市场业务专业化发展”,强化流动性管理和资产流转,以轻型银行发展模式助推本源业务。

  四是推进“网络金融业务换道发展”,打造经营区域内场景融合、体验驱动型的综合金融服务模式。

  我们希望从体系上促进四大板块的协同发展与融合,每一个板块又有各自的特色和重点。我们既要看规模总量、客户数量,要将银行服务铺出去渗透到各个领域,在出色的增量指标之外,也讲求资产质量、客群多样性。

  今后,我们将不断深化零售业务转型,通过构建场景融合、流程在线、体验卓越的零售金融产品与服务,实现基础较好客群的广覆盖。“经济决定金融”,长三角地区居民财富管理意识增强、资产市场深化发展、理财产品代销渠道拓展等大势所趋,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应发挥优势,加快、提速发力大财富管理转型。

  同时,公司业务作为一项战略基石型业务,特色化是其未来发展的一脉主线,强化对企业客户的综合服务能力,逐步构建交易银行生态,加快探索绿色金融机制,助力地方经济转型升级。此外,加速数字化转型也是我们发力重点之一。

本版导读

2022-01-24

对话银行家之张家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