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2年3月8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品种单调难以满足多元化需求

2012-03-08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程林

  证券时报记者 程林

  欧美等发达的国家债券市场经过200多年的发展,产品结构和种类相对合理,既有品种齐全的公司债、国债、地方债、机构债等产品,更有丰富的债券衍生品和证券化产品。而反观我国交易所场内市场,仅有国债、市政债券、公司债、可转债等4个品种,缺少债券衍生品,更缺少国际化产品。

  此外,从包括交易所市场和银行间市场在内的整个债券市场来看,我国债券市场的品种、期限和利率过于单一,难以满足机构投资者的需要。我国债券品种主要包括国债、金融债、可转换债、公司债等,国债是其中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作为债券市场重要组成部分的企业债券则规模较小。而自1986年我国发行企业债券以来,债券品种基本上是建设债券、中央企业债券和地方企业债券等几个品种,由于受限于条款制约,债券的定价方式上基本是以同期存款利率为基础上浮40%,利率相对固定,缺乏灵活与创新。债券品种单一,不利于投资者根据自身的资金状况进行更多的投资选择;而在条款设计上一次还本付息的偿还方式,不利于吸引更多的企业债券投资者;期限结构的单一化,难以满足多方面的不同需要。

  在信用等级上,成熟国家的债券市场形成不同信用等级的债券体系,不仅满足了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更通过差异化促进了市场的活跃和发展。以美国公司债为例,根据标准普尔的数据,其市场份额最大的是信用评级A的产品,其次是BBB的投资类产品,产品线涵盖了从CCC到AAA的7个区间。

  而从我国债券市场来看,几乎所有产品的评级都在A+以上,A+和AA-的只占市场总量的2%,其余产品全部为AAA到AA的高信用区间。

  由此带来的问题在于,由于不同投资者具有不同的风险偏好和风险承担能力,风险结构的单一性难以满足投资者多样化的投资需要。可以肯定的是,大量投资者不愿意投资于高风险的股票,也不愿意投资于国债或银行存款这样的“无风险低收益”产品。他们更愿意投资风险和收益程度都介于这二者之间的产品——公司债,而信用等级及产品层次的单一性实际已将这类投资者排斥出资本市场。

   第A001版:头 版(今日60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视 觉
   第A005版:2012两会特刊
   第A006版:2012两会特刊
   第A007版:2012两会特刊
   第A008版:2012两会特刊
   第A009版:环 球
   第A010版:机 构
   第A011版:专 题
   第A012版:专 题
   第A013版:专 题
   第A014版:基 金
   第A015版:信息披露
   第A016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公 司
   第B002版:公 司
   第B003版:信息披露
   第B004版:专 题
   第C001版:C叠头版:市 场
   第C002版:动 向
   第C003版:期 货
   第C004版:个 股
   第C005版:行 情
   第C006版:行 情
   第C007版:数 据
   第C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1版:D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D002版:信息披露
   第D003版:信息披露
   第D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5版:信息披露
   第D006版:信息披露
   第D007版:信息披露
   第D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9版:信息披露
   第D010版:信息披露
   第D011版:信息披露
   第D012版:信息披露
   第D013版:信息披露
   第D014版:信息披露
   第D015版:信息披露
   第D016版:信息披露
   第D017版:信息披露
   第D018版:信息披露
   第D019版:信息披露
   第D020版:信息披露
   第D021版:信息披露
   第D022版:信息披露
   第D023版:信息披露
   第D024版:信息披露
   第D025版:信息披露
   第D026版:信息披露
   第D027版:信息披露
   第D028版:信息披露
   第D029版:信息披露
   第D030版:信息披露
   第D031版:信息披露
   第D032版:信息披露
品种单调难以满足多元化需求
评级机构专业性有待提高
对冲工具奇缺盼衍生工具出世
债券市场六大环节制约发展呼唤改革
债券法规配套建设滞后需加快完善
交易所债市短板面临突破
债券市场“五龙治水”待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