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重工:坚持国际化 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制造企业

2022-09-27 来源: 作者:孙宪超
  大连重工/供图 翟超/制图

  证券时报记者 孙宪超

  有这样一家公司,它是国家重机行业的大型重点骨干企业;它具备重大技术装备自主研发和机电液一体化设计、制造、安装、调试及总承包能力;它具有国际化经营能力,产品远销九十余个国家和地区;它研制出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核心索驱动系统、“华龙一号”核环吊、多功能火箭发射脐带塔等一批国之重器……

  这家公司就是大连重工(002204)。近年来,大连重工为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日前,证券时报采访团走进大连重工,与董事长孟伟就国内重机行业的发展趋势,国际化经营等话题展开深度交流。

  新兴升级性市场需求

  将成重要增长支撑

  2022年半年报显示,大连重工实现营业收入49.13亿元,同比增长17.97%;实现净利润1.65亿元,同比增长180.84%。

  谈及经营业绩,孟伟介绍,近年来,大连重工充分利用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利契机,在存量市场抓住“散料运输公转铁”“风电抢装潮”等市场机遇,坚持科技创新,进一步巩固了竞争优势。新兴领域方面,大连重工在节能环保领域实现了烟气处理市场化,焦炉除尘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污水处理和节能方面取得项目突破;固废处理方面完成了生活垃圾、等离子危废处理的技术储备,新发展动能逐步形成。

  “正是通过国内外市场拓展,公司自2018年业绩触底回升,收入、利润持续增长,逐步摆脱了前期处于盈亏边缘的不利局面,企业盈利能力进入了良性发展轨道。”孟伟表示,下一步,大连重工将持续走高端化、产业化、系统化的技术创新之路,在散料装卸机械、智能化焦炉等优势产品的细分行业市场里要做到数一数二;对节能环保等新进入市场,大连重工将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对技术创新成果快速实行量产;推进公司总承包、后服务和国际化发展战略,在产业上下游之间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延伸,减少创新风险,降低创新成本;进一步打造高质量、高效益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企业。

  据孟伟介绍,近年来,重型机械行业向高端装备、智能装备、节能环保、绿色装备等方面发展,行业发展质量稳步提升。2021年,我国重型机械行业实现稳步增长,营业收入稳定在万亿以上的规模,同比增长13%。但目前行业中低端产能过剩、过度竞争的供需关系及原材料成本压力的问题依然存在,仍处于转型发展期。

  随着“双碳”战略部署,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市场,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环保节能、国防科工、后服务等新兴产业市场潜力巨大,也将成为装备制造企业新的经营增长点。

  “上半年,公司新产品、智能化、后服务订货均呈现出增长态势,同比分别增长50%、23.3%、53%,新兴的升级性市场需求将成为未来经营发展的重要增长支撑。1~6月份,大连重工新增订货80.65亿元,同比增加14.8%,有效支撑了公司年度订货目标。”孟伟说。

  坚定不移走国际化道路

  据了解,大连重工始终坚持国际化经营策略,近段时间也不断传来好消息。例如,由大连重工下属大连华锐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承揽制造的罗伊山尾矿1.5期项目已经顺利通过罗伊山铁矿公司监理团队的现场调试验收,成功进入试运行阶段。大连重工下属华锐国际成功中标澳大利亚某公司料场扩建总承包项目。对于大连重工这样一家重型机械类企业,对于国际化经营也有着自已的深刻理解。

  孟伟说,大连重工作为一家致力于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重工企业,主动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来,这也深度契合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经营理念。企业国际化经营发展经历了探索孕育期、快速发展期和经营平稳期3个历程,目前在“数量”“能力”两个层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在数量方面,公司出口订货峰值达到4.06亿美元,成为企业订货中坚力量;在能力方面,公司出口产品从零部件向整机、工程成套、工程总承包外延迈进,具备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取得了向发达国家提供环保、智能设备的市场业绩。

  孟伟坦言,国际化经营为大连重工带来了当期和长远贡献。一方面有力支撑了企业经营总额。另一方面,有效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国际化经营不仅仅是贸易问题,更是走出国门开放经营问题。

  当前大连重工国际化经营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企业国际化经营增长模式亟需转型升级。大连重工坚持将国际化经营作为企业未来发展的牵引,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统筹利用国际国内资源市场,多层次、多渠道提升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力争用五年时间,加速实现从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从价值链低端向价值链高端转变,从国内范围配置资源向全球化配置资源转变,加快国际营销网络战略布局。

  “基于此,大连重工已经将国际化经营作为企业长期发展战略实施,坚定不移走国际化经营道路,使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明显提升,成为核心能力突出、竞争优势明显、综合实力强的国际知名工程公司。将企业打造成一家全球化、国际化品牌企业,是大连重工人不变的初心和使命。”孟伟说。

  三条重要路径

  助力高质量发展

  作为一家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如何理解高质量发展?对此,孟伟说:做企业、做产品、做服务,从根本上讲做的是质量,提供更好的产品,取得更高的盈利能力,保持更健康的现金流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三条重要路径。

  “在企业的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大连重工在技术研发制造、产品结构、市场品牌、顾客资源、人力资源、国际化经营等方面形成了企业特有的核心优势。”孟伟表示,大连重工一直坚持独立研发与联合开发并举,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仅2021年,公司科技投入就约6.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7.03%。

  值得一提的是,大连重工对“卡脖子”技术进行攻关,解决了企业乃至行业面临的重点问题。经过多年的技术攻关,大连重工下属曲轴公司联合中科院金属所掌握了应用金属构筑成形技术制造大型船用曲轴锻造钢坯的工艺流程和关键技术,助力突破毛坯国产化难关,打破国外垄断,保障国家造船业发展的战略安全。目前正在做进一步的产业化论证。此外,大连重工通过开展国产PLC控制系统功能应用集成(工业自动化设计的通用控制器)替代进口方案的技术研究,形成有效的功能替代技术储备和可行的替代技术方案,缓解进口PLC的制约和不利影响。

  “但是也应该看到,大连重工目前仍存在一些限制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孟伟毫不避讳地指出,主要是企业整体盈利能力需进一步提升,上半年公司营业利润率为4%,较5%的行业平均水平仍存在差距;技术升级需加强,新兴业务需加速拓展,节能环保、国防科工等新兴产业虽取得阶段性成果,但还没有成长为支撑性增长点。

  风电发展仍大有可为

  大连重工自2005年开始涉足风电行业核心部件产品的生产制造,2019~2021年在风电“抢装潮”和“双碳”政策的加持下,近年风电类产品订货占总订货比重约21%~24%,销售收入占比达20%,贡献利润占比达10%,成为公司“基本盘”。

  孟伟表示,大连重工不断进行顾客结构优化,目前与国内外行业排名前十的主机顾客合作率已达到80%。

  “总的来说,公司在风电设备领域发展呈现‘步步为营’‘稳中有升’的良好态势。”孟伟说,展望风电产业未来发展趋势,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在产业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驱动的双重作用下,全国风电产业将持续、快速发展,在明确的碳中和目标之下,风电发展仍将大有可为。

  同时,孟伟表示,在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双轮驱动下,光伏行业长期成长空间广阔,“十四五”期间国内装机高速增长趋势明显,大连重工也一直十分关注光伏产业发展。

  据介绍,大连重工目前涉及光伏领域主要是多晶硅上游产业链,主要产品是工业硅炉。2014年至今,已为客户提供33000KVA工业硅炉工程总承包或主体设备项目9项,设备50台套(其中2022年35台套)。

  “大连重工下一步将稳步深耕光伏领域,从上游承制工业硅炉建设、中游总包光伏工程项目入手,加快研发提升工业硅炉节能降耗技术,快速完善项目总承包资格资质,依托公司产品和管理优势,稳步做强光伏领域产品,力争‘十四五’期间,年均订货达到5亿元以上。”孟伟表示。

  在新能源业务比重在公司营收当中持续增长的同时,为持续优化环境、能源等各方面指标,大连重工还制订了绿色工厂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3年行动计划),总体目标是到2023年将大连重工打造成国家级绿色工厂。

  “通过对绿色物料使用率、单位产品主要污染物、单位产品废气产生量等13项量化指标进行统计,目前各项指标与2021年绿色工厂建设实施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孟伟说。

  完善投融资管理体系

  今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之年。根据大连市出台《市属国有企业战略性布局优化总体实施方案》,通过系统性重构,组建大连重工装备集团、农业渔业集团、文旅集团等9户企业集团。

  6月23日,大连重工已接到控股股东重工装备集团的通知,大连市国资委已将其持有的重工装备集团之母公司大连装备投资100%股权无偿划转至大连市国资运营公司。另外,大连市国资运营公司还要求国投集团将其持有的大连重工6.47%股权无偿划转至重工装备集团。

  谈及于此,孟伟表示,面对当前新的市场形势和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大连市以力度空前的举措实施大规模国企战略性专业化整合,形成了功能定位清晰、主责主业突出、治理结构完善、充满生机活力的国有企业发展格局。

  在孟伟看来,产融结合是企业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大连市实施大规模国企战略性专业化整合的大背景下,根据公司整体发展战略,大连重工将围绕“核心业务、核心专长、核心市场、核心顾客”,聚焦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持续完善投融资管理体系。

本版导读

2022-09-27

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