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研发投入约7500亿 上市公司成科技创新主力军

来源:证券时报 2024-09-12 A001版 作者:郭博昊
  数据来源:恒生聚源 王祥/制表

  证券时报记者 郭博昊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企业则是科技创新的“出题人”“阅卷人”“答题人”。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研发投入持续增长,既有力提升上市公司自身技术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也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提供着源源动力。

  资本市场已成为中国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加速器。过去5年,A股上市公司累计研发投入达6.4万亿元,已占全国企业研发投入的一半;专利数量占全国专利数量的三分之一。在受访专家看来,信息技术、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制造、服务业等行业,在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方面发挥着关键的引领推动作用,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上市公司积极投身科技创新

  在一个个鲜为人知的科技“卡脖子”领域中,高端设备长期被国外企业垄断的局面正在被打破。

  “无线通信测试仪器是移动信息高速公路的‘标尺’,缺少‘标尺’,4G、5G的铺设工作将举步维艰。”创远信科(上海)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王小磊向记者介绍,无线通信测试仪器设备此前长期被国外企业垄断。

  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创远信科逐步掌握超高速基带信号处理平台、多制式无线通信物理层协议、毫米波电路设计及测试等多项核心技术,逐渐打破国外企业垄断,成为无线通信测试仪器行业的国内龙头。

  创远信科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在无线通信测试仪器领域打破国际垄断,是中国上市公司投身科技创新的缩影。还有更多上市企业在增强中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水平上硕果累累。比如,金川集团在高纯度金属领域通过自主研发,生产出了可用于芯片的超高纯铜、钴、镍产品,打破了日美企业在该市场的垄断。

  以上种种成绩,是上市公司紧抓国家重大战略机遇,研发关键核心技术、加大资金投入,通过技术创新赋能产品革新的体现。近年来,上市公司研发投入规模和强度稳步上升。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数据显示,上半年A股公司研发投入合计约7500亿元,同比增1.3%,连续多年保持增长。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以及计算机、电子、机械设备等行业展现蓬勃创新活力,研发强度达5%以上。

  拉长时间周期看,持续的研发投入已让上市公司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截至2023年底,过去5年,A股上市公司累计研发投入达6.4万亿元,已占全国企业研发投入的一半,专利数量占全国专利数量的三分之一。

  设备更新为技术提供实现平台

  如果说研发投入是企业增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能够推动技术创新,实现产品革新,那么设备更新则是为这些新技术、新产品提供了实现平台。

  北京诺思兰德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基因治疗药物、重组蛋白质类药物等创新药和眼科用药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公司副总经理李艳伟向记者指出,为扩大眼科药品生产能力,今年进行了多剂量滴眼液生产线的改造,并新建一条年生产能力为1.2亿支的单剂量滴眼液生产线。新增产能将保证稳定的市场供给,也将产生更多的营收,为公司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大规模设备更新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给上市公司创造出新的市场机遇。三一重工、力聚热能、天鹅股份等均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提到,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有助于加速老旧设备的更新换代,能激发潜在需求,对工业行业回暖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企业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和引进先进高效的新设备,可以有效减少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进而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促进供给端与需求端的高水平动态平衡。

  值得一提的是,大规模设备更新在带动投资增长方面也展现出强劲的拉动力。国家统计局投资司首席统计师罗毅飞近日表示,各地区各部门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积极推动政策落地显效,设备购置投资增长引领全部投资。1~7月,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7.0%,增速比全部投资高13.4个百分点;拉动全部投资增长2.2个百分点,比上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优等生”继续加码

  科技创新

  近年来,在企业自主加大研发投入的同时,国家也加力构建服务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上半年,财政部、科技部发布《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管理办法》,引导资金支持重大科技任务、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科技创新基地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自由探索类基础研究。中国人民银行联合科技部等部门设立5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其中1000亿元额度专门用于支持初创期、成长期科技型中小企业首次贷款。

  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向记者指出,相关政策通过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建立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机制等措施,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明确导向。这有助于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推动其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得益于企业与政策的双向发力,我国科技创新加速开花结果。国家知识产权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授权发明专利55.4万件,同比增长28.0%。截至今年6月,中国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达442.5万件,权利人为企业的发明专利占比提升到72.8%,企业创新更加活跃。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2.9件,提前实现国家“十四五”规划预期目标。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作为企业中的“优等生”,上市公司近年来持续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针对集成电路、工业母机、科研仪器等领域的瓶颈制约,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同时,瞄准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科技创新,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不少上市公司传达出将继续推动科技创新、加大研发投入的信号。中兴通讯表示,2024年,公司将继续强化研发能力,拓展5G-A创新、应用及实践,持续强化全光网络以及算力基础设施、大模型研发等领域,积极布局前沿技术和价值专利。福耀玻璃明确,围绕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跨领域合作等方面,持续加强技术创新,加大研发投入,加快研发速度,推动产品的升级换代,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展望未来,田轩判断,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背景下,信息技术、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制造、服务业等行业与国家的长远发展战略紧密相关,具有很强的成长性和创新性,在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方面发挥着关键的引领推动作用,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本版导读

2024-09-12

头 版(今日10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