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投资需要自己做一把尺
陈嘉禾(九圜青泉科技首席投资官)
在投资工作中,会面对诸多挑战,我们的投资组合市值会上蹿下跳:今天国际形势变动,股票大跌,晚上回家一看市值跌了5%;明天上市公司宣布重组进军新产业,股票上涨3%。如此种种,让许多投资者心烦气躁,不光自己赚不到多少钱,甚至家庭关系都紧张起来。
其实,投资大可不必如此费劲。其中的秘诀,就在于投资者需要自己做一把尺子,把自己整个投资组合的真正价值计算出来。然后,我们只要用这把尺子衡量自己的投资业绩,而不是用外部报价来衡量投资业绩,就可以做到心中淡然,将市场波动视为过眼云烟。
我认识一位靠收租为生的人,自己在一线城市有个四五套房子,每个月有两三万元房租进账,日子过得优哉游哉。这几年房价不稳,我想他肯定担心房子下跌,结果聊起来他却说:“反正每个月租金不少,我怕什么?”姑且不论他拿着估值昂贵的房子是不是好投资,至少这种“只看房子产生的利润和现金,不看房子报价”的思考方式,让他的情绪非常淡定。
既然对房子的投资可以如此思考,证券投资者为什么不能如此思考自己的股票呢?为什么看着自己的账户,然后说“哎呀又赚了几万”“哎呀刚赚的几万亏掉了还倒赔十万进去”。投资者可以学那位靠房子收租的人,把自己的股票账户打开,然后说:“这些企业每年给我赚十万元的利润,同时给我三万元的分红。至于它们的市值是多少,我根本不在乎。”
只要有了这把“内在价值的尺子”,我们对投资的思路就会变得清晰而简单。我们根本不需要在乎市场每天的涨跌,投资组合的市值今年上涨50%也好,下跌30%也罢,跟我们毫无关系。我们只要给自己定下一个每年基本面上涨15%、20%,甚至30%的目标就可以了(在不成熟市场,当资金体量不大的时候,30%是一个可以尝试的目标)。只要达到这个目标,那么市值的涨跌,我们根本不必去看。
计算投资组合内在价值,是一件简单但是稍微有点繁琐的事情。这需要投资者把自己所有的股票列出来,从公告或者数据库中,找到它们的每股净利润、每股净资产、每股派息等指标,然后把这些指标和股数相乘,最后把结果加总,就能得到投资组合的财务价值。财务价值在大多数时候,可以看作近似等于内在价值的数字,而其中的一些偏差则需要我们手动主观修正。
聪明的读者一定会发现,在以上的计算中,根本没有股价、市值、市场报价什么事儿。决定投资组合价值的因素只有利润、资产、股息、股数,至于每股报价是多少,根本无关紧要。如此计算投资组合的价值,我们就可以说上一句:“市场波动何有于我哉!”
将这种计算方法推而广之,我们甚至可以把其他所有的投资产品,都包含在这个资产包的计算中。比如,一套房子产生的净利润,就等于它的年度租金减去装修折旧、房屋折旧、空置期、物业费等项目;银行存款产生的净利润,就等于它的利息;黄金所产生的净利润则是个零,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在进行这种跨资产的基本面计算以前,我们会对不同资产有不同的感情:房子可以用来住,银行存款稳当,股票市值跳来跳去,黄金闪闪放光等。但是,须知所有资产所赚取的利润,本质都是一样的:出租房子得到的现金,和购买股票获得的股息现金,这两种现金难道有什么区别吗?股票的股息年年不同,房地产的租金就能保证每年一样吗?股票也许有风险,但是房子难道没有风险吗?那些被楼下邻居砸了承重墙,或者隔壁建起一个垃圾处理厂的倒霉房东,肯定这样认为。
通过基本面计算,也就是使用“自己计算的基本面之尺”的思考方式,我们就可以把所有的资产,用同一种方式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如此,我们就可以很清楚地看清不同资产之间的孰优孰劣,在它们之间进行选择也就变得很容易了。
有人也许会说:“基本面的尺子有什么用呢?毕竟如果要用钱的时候,我们还是要看市值是多少呀?”这话没错,基本面的尺子在短期内是没法变现的。但是,我们投资的目的难道是为了每天都能变现吗?
如果你平时根本用不到这些钱,它们的短期变现能力究竟有多重要?而当一个投资者的组合能以每年20%,甚至30%的速度实现基本面增长时,假以时日,比如一二十年,这位投资者的市值变化,也一定会无限趋近于他的基本面增长速度。
市场的变化波谲云诡,投资的生活担惊受怕。对于许许多多投资者来说,投资并不是一件让人开心的事情。但是,当你有了自己的“价值之尺”,并且百分之百以这把尺子衡量自己的投资业绩时,你就会突然发现,自己的投资工作变得简单、愉快、高效。如此神奇的尺子,你难道不想拥有一把吗?那就赶紧动手计算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