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大工程黄茅海跨海通道正式通车
穿连“珠”“江” 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走廊大贯通
新华社、宋春雨/供图 |
证券时报记者 周春媚 吴少龙
冬日暖阳下,于南海之滨俯瞰广袤的黄茅海海域,雄奇壮美的黄茅海跨海通道横踞于海面之上,蜿蜒向前,跨越万里波涛,将天堑化为通途,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互联互通再添上关键的一“横”。
12月11日,连接广东珠海与江门两地的黄茅海跨海通道正式建成通车。作为港珠澳大桥的西延线,黄茅海跨海通道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后首个开工建设的跨海通道工程,与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南沙大桥、虎门大桥共同组成粤港澳大湾区跨海跨江通道群。
黄茅海跨海通道承载着多重角色,是海上的交通大通道,也是城市间的产业大走廊,更是大湾区的融合推进器。它不仅会深刻影响珠江东西两岸城市的产业分工与合作,也将为区域的协调发展及经济一体化注入澎湃的动力。
交通互联 城市相通
黄茅海跨海通道全长约31公里,东西两端连接的分别是珠海金湾区与江门台山市。过去,由于黄茅海这一天然屏障的阻隔,珠海与江门虽然在地图上看起来不过咫尺之间,但两地通行却需要绕道西部沿海高速。通车后,珠海到江门的通行时间将从之前的1个多小时缩短为30分钟左右。
城市间的互联互通,带来的最直接影响是物流成本的降低。广东合兴食用油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东合兴”)为香港合兴集团旗下的独资企业,公司在江门台山投资10亿元,于去年10月建设运行了位于斗山园区的厂区。“黄茅海跨海通道的开通,打造了优越的交通网络,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进出口业务方面,我们可以选择更灵活便捷的物流方式,降低时间成本。”广东合兴董事长林荣灿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了解,公司台山斗山厂区生产的产品,很多直接供应港澳市场。花生是食用油的重要原材料,广东合兴过去从北方采购的花生需绕道南沙港,而如今可以从更靠近台山的珠海高栏港运过来,节省了时间及运输费用。
除了降低物流成本,黄茅海跨海通道通车后,人员跨城市之间的往来也变得更为便利。“黄茅海跨海通道是港珠澳大桥的西延线,通车后江门将与香港、澳门进入‘1小时交通圈’和‘1小时经济圈’。”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港澳及区域发展研究所副所长谢来风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作为一名港商,林荣灿经常要在香港与江门台山两地之间往返。他告诉记者,黄茅海跨海通道开通后,开车从台山赤溪出发,经黄茅海跨海通道和港珠澳大桥,可以实现75分钟直达香港,相较于走深中通道节约1个小时。不仅如此,黄茅海跨海通道开通后,公司的研发团队还可以更方便地与香港总部进行沟通交流、学习培训,提升企业的整体创新实力。
位于江门台山的迪生力是一家从事汽车轮毂配件业务的上市公司,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证券时报记者,黄茅海跨海通道通车后,将大幅缩短珠海至江门的车程,公司与珠海乃至港澳地区的交通将更加便捷。“这将有助于公司与香港子公司的协同合作,提高业务效率和市场响应速度。”迪生力相关负责人表示。
产业互补 合作加深
自2020年6月开工建设以来,历经4年多,斥资130多亿元,广东为何“耗时耗力”建设这样一座跨海交通工程?
首先需要看黄茅海跨海通道的东西两端。先看东侧,它连接的是珠海金湾区。其中,珠江口西岸第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就坐落于金湾区。区内已聚集了近千家企业,形成了以绿色新材料、清洁能源、海洋工程装备三大主导产业集群,坐拥千万级机场和亿吨深水良港,是珠海产业发展的主阵地。
再看西侧,它连接的是江门台山市。江门正在大力建设的大广海湾经济区,有很大一部分就位于台山,这一经济区规划面积达到3240平方公里,相当于广州南沙的4倍,开发强度却不足6%,空间广阔。区内已划分出深江经济合作区、珠西新材料集聚区、海工装备产业园等多个细分园区。
这意味着,当这两个带有经济区属性的区域实现直连后,两地资源将串联起来,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随着跨海通道的建成通车,经贸往来变得更便利,两岸城市之间的产业合作将变得更加紧密。
创业板上市公司绿岛风坐落于江门台山市,从事室内通风系统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及销售。“黄茅海跨海通道建成通车,最大受益者将是江门西部地区,尤其是我们公司所在地台山。”绿岛风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跨海通道不仅让前往珠海的物流成本降低,商务洽谈更通畅,同时也使企业更容易吸引大湾区的优秀人才,助力企业发展。
若将视线再往东部延伸,江门等珠江口西岸城市将更进一步承接来自深圳等东岸城市的产业转移与外扩。江门在2023年便提出,将携手深圳在银湖湾滨海新区高水平规划建设深江经济合作区,推动两地在交通互联、产业协作、协同创新、平台共建、航空物流、文旅商贸等领域融合发展,实现“深圳总部+江门基地”“深圳研发+江门生产”“深圳服务+江门制造”跨市战略组合布局。
“江门制造业基础较好、土地空间充裕,是承接深圳等东岸城市产业拓展转移的重要区域。”谢来风指出。与之相比,深圳创新要素集中,拥有丰富的人才与资金优势,但土地资源紧张、生产成本高。两地资源禀赋上的互补,为产业合作提供了巨大空间。数据显示,过去3年,江门已成功引进一批投资超亿元的深圳优质项目。
总部位于深圳的科达利,在江门新会区设立了全资子公司,并投资建设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精密结构件项目,预计项目达产后将实现年产值约20亿元,目前该项目已配套客户实现量产。科达利相关负责人告诉证券时报记者,当前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对动力电池精密结构件的需求也进一步扩张,为完善公司产能布局,选择在江门设立子公司并配建相应的产能建设。“这能有效降低公司产品单位研发、生产成本,有利于提高公司经济效益。”
科达利相关负责人进一步表示,公司选择在江门落地这一项目,不仅因为江门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较低的生产成本,而且也看中江门的政策优势及产业优势。政策优势方面,江门制定了详细的产业发展规划,例如规划建设800公顷的新能源汽车双碳产业园,并提出了打造超千亿元规模的新材料新能源及装备产业基地的目标,积极探索“深圳总部+江门基地”产业协作模式;产业优势方面,江门通过引入如中创新航这样的行业龙头公司形成龙头企业牵引产业链的模式,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的发展,促进了产业集聚。
“目前,江门不仅覆盖了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还涵盖了从上游材料、零部件生产到中游的专用车辆制造,再到下游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等环节。”科达利相关负责人表示,黄茅海跨海通道通车,有助于两地之间形成优势互补,共同构建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实力。
湾区互融 协同发展
一子落,满盘活。将黄茅海跨海通道置于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视野上看,它除了连接珠海与江门以外,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身份——港珠澳大桥的西延线。
作为补齐珠江西岸融入湾区的一块拼图,黄茅海跨海通道与港珠澳大桥共同串联起“香港—澳门—珠海—江门—粤西”这条东西向大走廊,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跨海跨江通道群的一部分。这改变了粤西沿海地区与湾区核心区域通道单一的现状,实现大湾区经济发展向粤西和沿海地区辐射,有助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数据显示,去年珠江口东岸的深莞惠城市群GDP合计达5.22万亿元,而西岸珠中江城市群只有1.21万亿元,之间有着三倍多的差距。“长期以来,珠江口东西两岸存在较大的发展不平衡问题,深圳、东莞等城市经济体量大,珠海、江门等城市经济体量小、发展能级不够。黄茅海跨海通道的建成,有利于珠海、江门等城市深化与东岸城市的产业、科创、人才等方面合作。”谢来风表示。
广东省“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推进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促进要素资源在两岸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随着交通便利度的提升,沿线城市的资金、项目、人才等要素流动更加畅通,打破城市间发展不均衡的现状。“黄茅海跨海通道将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它将加强珠海乃至粤港澳地区的产业转移,拉动江门及粤西地区的经济发展,进一步完善粤西产业布局。”广东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专家梁立农表示。
作为黄茅海跨海通道落成后最直接得益的城市,江门将首先迎来黄金机遇。早在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就提出,明确支持江门与港澳合作建设大广海湾经济区。谢来风告诉记者,江门作为中国著名侨乡,拥有遍布全球107个国家和地区的530多万侨胞。“目前,江门有侨资企业超过2600家,港资企业约2800家,澳资企业超600家,合计约占外资企业的80%。”谢来风说。这意味着,交通升级有利于带动更多外资到江门投资,使粤西地区更好地承载大湾区的产业转移及创新溢出。
“黄茅海跨海通道通车后,珠海和江门可以共同谋划打造‘大桥经济’,成为珠江西岸乃至整个大湾区新的增长极。”谢来风指出,江门与珠海是广东省推动的大型产业集聚区的重要城市,有了黄茅海跨海通道,能够更好打通两地产业、人才及公共服务等要素,推动江门与珠海、中山等地编制跨区域产业规划,研究制定跨江(海)联动开发政策,促进区域间的产业分工和优势互补,实现资源要素更大程度的自由流动,促进珠江口西岸都市圈高质量发展。
随着江门台山加快融入大湾区,当地企业的投资信心也进一步得到提振。目前,绿岛风“年产空气处理机组6万台建设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预计在明年6月竣工。“我们也期待,随着黄茅海跨海通道的开通,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的区位优势、空间优势将进一步凸显,吸引更多通风行业的上下游产业链企业来江门台山投资开发,使江门台山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新的投资开发热土。”绿岛风有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