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05版:百姓头条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我要评报 | 我要订报 | 我来提问 | 我来出题 | 我要投稿

返回首页 证券时报网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新闻检索

下一篇 4   2009年9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编者手记
创业板诱惑
元 一

  一个礼拜前,投资者对创业板还兴味索然,去证券营业部办理开户手续的投资者寥寥无几,弄得市场各方尴尬不已。劵商担心创业板开场戏唱得太冷清,又是打电话,又是送礼品,极力动员,大献殷勤。没过几天,形势大变,听说这几天去营业部开户的人又排起了长龙,营业部应付不了,只好加班加点。这还不算,在得知首10家公司的询价情况后,你对创业板前景的担忧才真是庸人自忧。

  据媒体报道,10家公司发行价的平均市盈率为55.26倍,其中最高的南风股份为71.53倍,最低的上海佳豪也在40倍之上;平均市净率11.48倍,最高的18.7倍。双双刷新了新股IPO的纪录。对于这样的定价,你尽管可以乐观——理由信手拈来,其一,所谓创业板,其基本特征就是高成长。每年成长100%,那是小菜一碟。因此,市盈率今年70倍,明年就变成了35倍,后年就变成了17.5倍。其二,中国经济突飞猛进,一日千里,市场前景无可限量。其三,创业板通过询价过程来确定发行价,投资者自愿参与,“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并没有强买强卖。所有这些都足以证明创业板的定价合情合理。

  不过,理由再多,再充分,你也没有本事提起头发让自己脱离地球。因此,丢掉幻想,客观一点,理性一点,也许会看到一个更真实的创业板。

  自纳斯达克登台以来,一个叫“创业板”的市场开始风靡全球。不过,经过几番折腾,到目前为此,也只有纳斯达克玩得比较顺。其他的,要么早已关门大吉,要么虽一息尚存,但苟且偷生。事后,过来人总结经验教训,道理说了一箩筐,有关出版物汗牛充栋,但能解释清楚的只有一条:促使创业板成功的因素太多了,要像纳斯达克那样并不容易。纳斯达克之所以成功,缘于风险投资、技术创新、市场培育、市场监管、研究开发等独一无二的优势条件。对比纳斯达克,我们也有自己的优势,大可不必自惭形秽。如上所述,经过市场经济的改革发展,我们拥有了庞大的勇于创新、积极奋进的中小企业群体,我们有庞大的消费群体以及因此而来的辽阔的市场空间.....总之,我们在技术、产品、市场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潜力,足以支撑起一个成功的、有效的、生机勃勃的创业板市场。

  不过,就目前情况来看,除了更高的发行价、较低的入市门槛、较为直接的退市安排以及开户时拉满弓的风险教育之外,我们没有看到创业板有何独特之处。与主板及中小板比较,无论是公司素质,还是发行制度、市场监管、信息披露等,原则上没有太大的差别,创业板还是在类似于主板的制度安排及激励机制下运作。在现行的条件下,发行人、承销商希望发行价越高越好,而参与询价的机构投资者基本上用的不是自己的钱,其收益与此关系也不大,因此大多风险意识不强,不可能太较真。加之固有的炒新风气,小小的创业板怎么也不会败在发行阶段。在一个激励机制被扭曲且失去制衡的市场,相伴而来的往往是高价格、高风险。

  周四,首发10家公司相继公布了发行价。从结果来看,高高在上的价格印证了笔者的判断。短期来看,其结果是可喜可贺的。但仔细考量,这其中暗含着明显的矛盾。创业板公司由于流动性等原因并不适合大资金短线炒作,只适合长线投资。如果是长线投资,那么,其成长的持续性无疑面临考验,收益的贴现值不会高,这与眼下的高溢价很不相衬。既然受制于流动性与受益的长期性,机构投资者不会大规模参与,但在询价过程中,机构投资者无疑是主角,领衔主演,这似乎又与机构投资者的身份不符。那么,其结局只有一个:询价、发行、上市之后,机构投资者一走了之,让中小投资者来收拾残局。再说,以如此高的价格发行,可谓“发行一次,终生受用”,钱来得太容易,会不会助长上市公司乱花钱?奇高的发行价,除了使上市充满诱惑外,也给投资者的理性投资和风险教育出了一道难题。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声明 © 证券时报网 网站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8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