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03版:评 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我要评报 | 我要订报 | 我来提问 | 我来出题 | 我要投稿

返回首页 证券时报网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新闻检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2010年9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美出口倍增计划时运不济难成功

  奥巴马政府的计划注定是一个泡影。美国要解决失业问题,练好自己的内功才是正道。比较可行的是,通过多管齐下的方式,增加自己制造业的竞争力,即实行再工业化。

  陈东海

  

  2010年年初,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提出了未来五年将美国的出口增加一倍的所谓“出口倍增计划”。虽然美国2010年上半年的出口比2009年上半年增长约20%,但是这种快速增长是建立在2009年全球深陷经济危机而导致的国际贸易萎缩的基础上的。实际上,2010年上半年美国的出口还没有恢复到金融危机前2008年同期的水平。

  奥巴马的倍增计划,是为了扩大美国产品的市场,提升美国的就业率。但是即使是美国未来五年真的出口能够增长一倍,如果进口增长更快,那么美国的企业和产品实际在总体上还是处于失去市场的境地,美国的就业率还是会持续受压。不幸的是,这种情况正在成为可能。在美国的出口还没有恢复到2008年金融危机前的同期水平的时候,美国的贸易赤字则以更快的速度接近金融危机前2008年的水平。

  出口倍增计划的真实意图是,逐步缩小逆差甚至出现贸易赢余,为美国的就业率提升创造基础。但是现在看来这种局面不可能出现。

  美国出口要在未来五年增加一倍,从贸易结构上来说,只有美国的产品具有开土拓疆的竞争力才行。但是由于美国的劳工力量成为第一强势的力量,其工资和福利过于优厚,所以美国的劳动力成本非常高昂,美国的许多制造业企业已经丧失了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美国企业、劳动者、产品已经无法与全球新兴经济体低廉的环境成本、人工成本和企业运营成本进行竞争,正在逐渐丧失领地败下阵来。奥巴马总统于2010年8月11日签署了《美国制造业促进法案》,希望通过暂时取消或削减美国制造业在进口原材料过程中需付的关税,来重振制造业竞争力并恢复在过去10年中失去的560万个就业岗位。但是该法案的规模仅170亿美元左右,白宫预计,未来三年,美国制造业产值将因此增加46亿美元,创造支持就业岗位9万个。即使这个法案达到成效,也仅仅是杯水车薪。既然美国的制造业企业已经失去了竞争力,而奥巴马政府和美国对于如何取得竞争优势几乎毫无见识和创建,如何能指望美国的出口在未来五年里倍增?

  在美国的制造业和产品结构里,惟有部分高科技产品具有优势,这些产品主要集中在国防和军工领域里。靠出口高科技产品即军火生意来达到出口翻番的目标,则更显得不可行。目前美国每月的出口大致在1000亿美元左右,如果要翻番,则每月的武器出口要达到1000亿美元以上才行。但是武器产品与日用产品不一样,是一种非常长时期的耐用产品,消耗较少,一次购买的东西可以在许多年里使用,不会无限制的重复购买。根据俄通社发布的报告,2008年全球的武器交易额才1013.14亿美元,全球哪里容得下每月1000亿美元的武器出口?大量出口还会导致武器扩散的风险,威胁到人类的和平甚至生存。再说,出口高科技武器,学习效应很强,进口方会尽力模仿,最终使得出口不可持续。因此,靠高科技出口是根本就达不到出口翻番的目的的。

  如果要在出口价格和汇率上打主意,也会是竹篮打水。目前美元是自由浮动的汇率制度,美国实在是没有什么有效的办法能够主宰美元的走势。何况目前国际外汇市场每日交易额达到4万亿美元,相当于德国一年的GDP总量,主要的交易币种是美元。要想干预汇率,并且让美元的走势按照自己干预的方向去走,不是一个月、二个月的事情,由于外汇市场一周的交易量就远远超过美国一年的GDP总量,即使如美国也无法长期的、有效的干预外汇市场。并且为出口而干预汇率,是以邻为壑之举,必遭世界的反对。因此,想靠美元贬值来增加美国的出口,根本就不现实,而且美元从长期趋势来看,早已创下了历史大底,未来的趋势是走强。

  这个计划的外部环境也不理想。从历史上来看,美国一直是世界经济的第一引擎。二战以后,通过马歇尔计划,美国拉动了欧洲的全面复兴。上个世纪60年代,拉动了日本的起飞。上个世纪70和80年代,美国又成功地让亚洲四国和地区成为“小龙”。从上世纪90年代起,美国市场让新兴经济体经济高速成长。现在美国要想出口倍增,让全球其他经济体来拉动美国的经济增长,不符合历史惯性。何况现在各国或多或少都奉行重商主义,在后危机时期,都是企图用出口来增加就业和推动经济增长,全球没有接纳美国经济出口倍增的市场。现在各国正在忍受危机苦果,适度消费逐渐成为主流,没有美国出口倍增的空间。

  因此,奥巴马政府的计划注定是一个泡影。美国要解决失业问题,练好自己的内功才是正道。比较可行的是,通过多管齐下的方式,增加自己制造业的竞争力,即实行再工业化,用美国自己制造业生产的产品来取代进口,逐渐缩小贸易逆差,这才是有可能成功的举措。

  (作者单位:东航国际金融)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声明 © 证券时报网 网站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8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