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05版:期 货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我要评报 | 我要订报 | 我来提问 | 我来出题 | 我要投稿

返回首页 证券时报网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新闻检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2010年9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传言满天飞 大宗商品全线跳水

  本报讯 受各种传言影响,国内商品市场昨日遭受重创,几乎全部期货品种都呈现瀑布式下跌。在国家宏观调控物价政策可能加码的市场预期下,早已风声鹤唳的多头资金纷纷获利了结。

  昨日开盘后,关于严查江浙资金的传言快速弥漫整个市场。从9点12分开始,上海期货交易所橡胶品种开始出现大的抛盘,9点22分,锌、铜等其他金属期货品种陆续有大抛盘涌现。之后,农产品期货也在大量抛盘作用下快速走低。到9点25分时, 商品期货市场出现全面跳水的局面。

  “我们也在寻找大跌的原因。”多位期货分析师在接到证券时报记者询问之后表示。不少市场人士表示,有可能的原因是,有关部门正在调查非法资金,至于其他原因,则仍在研究之中。不过,上述说法并未得到监管层的证实。

  实际上,从9月7日开始,商品市场就不断出现一些利空传闻。当日,一位上海的交易商私下向业内人士宣称,国储局自2009年以较低的价格建立了大量的铜库存,现在销售可以获得一定的利润。因此,估计国储局将在现货市场向大型贸易公司销售铜。9月7日,上海期货市场有色金属价格纷纷出现大幅调整。其中期铜价格表现最为疲弱,主力1012合约低收820点,跌幅1.36%。这似乎在印证上述消息的准确性。然而,随后的调查却显示,并没有有力证据表明国储确实在抛铜。

  “监管层严查资金的消息更有杀伤力,一些空头希望利用传闻获利的企图在多日酝酿之后,终尝夙愿。”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市场炒手认为,传言正在成为影响市场走势的隐形推手。当市场陷入混沌之中,上下两难之时,一个无法证实的利空就可能引发市场的大幅波动。

  然而,多头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在经过一个多月上涨之后,国内外宏观环境仍在僵持当中,资金获利回吐欲望增强。业内人士也指出,央行大规模回收流动性和加息预期成为市场资金的心腹之忧。当前,央行大规模发行1170亿央票回收流动性,且市场普遍预期8月CPI将再创年内新高。在国内通胀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央行流动性有从紧的迹象。同时,市场预计国家调控物价的力度将加大,抛储、限制投机炒作甚至行政性限制价格等手段都将被使用,这引发了市场炒作资金的撤退。

  这次期货市场的大幅下挫是否如今年1月7日那样,宣告新一轮下跌的开始呢?对此,经易期货分析师冯征宇认为,大宗商品向上的趋势一旦形成就很难轻易改变,政府的有形之手对价格的影响是生硬而短暂的。(李 哲)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声明 © 证券时报网 网站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8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