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05版:要 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我要评报 | 我要订报 | 我来提问 | 我来出题 | 我要投稿

返回首页 证券时报网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新闻检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2010年9月1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由龙头企业发起、为上下游产业链提供金融服务
深圳:小贷公司产业链模式受推崇
胡 南
  主要为解决企业上下游产业链以及行业协会中的中小企业融资贷款的小额贷款模式颇受推崇,如怡亚通、深圳共赢创等。图为上市公司——深圳市怡亚通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展台及今年6月以来股价走势。(制图/张常春)

  依托高科技龙头企业发起成立的小额贷款公司模式,由于多数是将资金贷给了“知根知底”的客户,风险可控不说,还一举盘活了企业产业链上下游,更是与政府提倡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的思路不谋而合,因而备受各方推崇和看重。

  证券时报记者 胡 南

  深圳的金融创新历来受业内称道,2008年才由央行和银监会发布相关指导意见的小额贷款公司业务即是典型例子。尽管该项业务正式诞生时间不久,且至今还背着“准金融机构”的模糊身份,但深圳的小额贷款公司在短时间内已经呈现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为深圳广大中小企业提供了雪中送炭式的融资服务。

  深圳小贷公司蓬勃发展

  深圳在国内属于较早开展小额贷款公司的城市,2006年就初步启动了该项业务的探索和试点工作,陆续批准了中安信业、信安投资等公司开展商业性小额信贷业务。2008年,央行和银监会发布相关指导意见,对地方政府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提供指引。深圳市2009年初制定出台了《深圳市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管理暂行办法》。

  不过,与其他地区发展小额贷款公司的突飞猛进相比,深圳虽然起步较早,但随后并没有“大干快上”,公司数量上目前并不太多。对此,深圳金融办主任李林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深圳发展小额贷款公司采取的是比较积极稳妥的方式,不急于一下子大规模地扩展,既要讲究数量又要讲究质量。而被誉为国内首家的深圳市小额贷款行业协会有关负责人也表示,这和深圳小额贷款公司门槛较高不无关系,其他地方注册资本金要求仅为500万,而深圳是5000万-8000万,相差10倍之巨。

  证券时报记者从深圳市小额贷款公司行业协会了解到,深圳目前已注册开业的小额贷款公司共计26家,另外还有10多家已经通过评审并获得试点资格,将于今年下半年正式开业。初步统计数据显示,目前营业的26家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合计人民币23亿元左右,平均每家注册资本超8000万,自开业以来已累计为社会解决了近百亿元融资需求,累计发放贷款近16万笔,为深圳市数千家中小微型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广大的个人提供了融资服务。

  产业链模式备受推崇

  与其他地方小额贷款公司多为政府牵头组织不同的是,深圳在推动小额贷款公司发展方面仍然遵循着“小政府大社会”的方式,政府只做引导,尽量通过引导社会民间资本进入,并结合深圳本地高科技中小企业发达的特点,形成了自身特有的发展模式。

  据李林介绍,现在深圳市小额贷款公司运行情况非常好,从模式上大体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完全针对传统个人消费贷款业务的公司,具有代表性的有中安信业、信安易贷、亚联财、世联等;第二种是由担保公司作为主发起人、与担保业务相互配套的公司,具有代表性的有中科创、安信、华融、中恒泰等;第三种就是由龙头企业或行业协会发起成立,主要为解决企业上下游产业链以及行业协会中的中小企业融资贷款,比如怡亚通、研祥集团、深圳五金行业协会等。

  记者了解到,目前业内各方对第三种模式的市场前景十分看好。数据显示,深圳目前的小额贷款业务市场份额中,个人消费贷仍然占了较大比例,但有业内专家预计,类似于研祥集团出资成立的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模式有望后来居上。注册资本1亿元的这家小额贷款公司,采取集团客户的模式运营,研祥集团根据常年与客户交往所掌握的信用状况、发展前景、团队实力等,对客户进行排序,并据此决定是否贷款及款项多少。

  “目前深圳正着重发展第三种模式,主要是一方面能够借助该项业务缓解深圳本地广大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另一方面由于贷款对象多为企业上下游产业链条上的企业,互相知根知底,风险可控。”深圳小额贷款一业内人士认为,高科技龙头企业上下游的企业也多为有一定科技含量的新兴产业,大力发展该类小额贷款业务服务于新兴产业,与当前国家和地方政策十分契合。另据了解,国内其他一些城市新成立的一些小额贷款公司也开始借鉴此类模式。

  深圳小额贷款公司行业协会有关负责人也证实,依托龙头企业发起成立,为企业上下游产业链提供金融服务的第三种模式,目前比较受到深圳金融办的推崇,政府希望大力发展,这也是深圳中小企业发达环境下催生的特有现象。“除了目前已经成立的中兴、中航、研祥集团外,比亚迪也在准备成立服务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小额贷款公司。”上述负责人透露。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声明 © 证券时报网 网站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8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