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2版:深度阅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我要评报 | 我要订报 | 我来提问 | 我来出题 | 我要投稿

返回首页 证券时报网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新闻检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2010年9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前沿声音
货币退出节奏放慢
胡月晓

  信贷增长推动流动性

  宽松程度再升

  8月人民币信贷新增5452亿元,远超市场预期,也超过年初政策的均衡投放控制标准。按照年初制定全年信贷新增目标(7.5万亿)和均衡投放要求(3:3:2:2),下半年每月信贷新增投放额度约5000亿。实际上,从累计投放进度看,今年的信贷控制目标就没被好好遵守过。信贷增加直接“创造”了货币,市场上的流动性通过银行存款的增加大幅度上升。信贷投放的继续超预期和超目标增长,带动了流动性充裕程度的延续。

  货币结构变动显示经济结构矛盾

  8月货币结构继续呈现M1-M2间差距缩小趋势。M1继续下降,说明消费需求对货币的需求在继续下降。随着中国经济由年初的过热逐渐回归正常,投资增长的加速度也基本消除,显示经济体中投资增长对广义货币的需求也在减弱,广义货币增长的再次上升,只能带来对一般资产需求的增加,从而使得经济体系中资产泡沫延续,经济结构的调整难度将增加。

  货币退出左右为难

  当前经济体系中流动性的超宽松状态,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流动性的长期宽裕,早晚要引起通货膨胀,货币迟早会由“蜜”变“水”。经济低迷时期,需求往往下降得很厉害,此时扩张货币的政策动机是刺激需求,使需求不致下降过快或止跌回升,因此作为反危机措施的货币扩张前期阶段,超宽松的流动性在刺激经济的同时不会引起价格上涨;此时货币对经济的作用是“蜜”。

  当采用货币作为反危机的手段时,一旦经济企稳,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如果不及时回收,必然引起通货膨胀。即使经济还没有走上自我增长的轨道,一旦价格体系风险出现,事实上就意味着货币扩张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已经弱化,那么为了防范通货膨胀风险,过量货币也需要被及时收回;此时经济体系需要其它刺激手段,货币手段作用已经不大,而对名义价格水平的提升作用却大增,货币变成了仅会推动价格上涨的“水”。8月货币投放不降反升,显示当局在根源上仍极力维护当前的流动性充裕局面,尽管其它部门在政策导向上宣称要治理通胀和控制房地产泡沫。

  影响加息的因素,除了物价外,经济增长、银行体系稳定性等都是不可或缺的考虑因素。当前的高通胀形势虽然造成了加息的压力,但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仍然不够强劲,地方融资平台风险和楼市泡沫也制约了货币当局加息的动力。更重要的是,当前中国经济决策中的利益纠结已使得政策调整成为既得阶层的可操控工具。加息对当前房地产利益集团是一个重要打击,在现有利益格局没转换前,即现有利益集团资产调整没完成前,对全社会利益格局调整有重大影响的加息等政策是难以出台的。

  9月新增信贷或回落

  2010年以来,为回避监管部门对信贷增长的规模控制,商业银行纷纷采取了银信合作的形式将表内信贷业务转入表外。8月新增信贷的增长,跟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监管加强有很大关系,导致商业银行表内贷款业务临时反弹。8月贷款反弹,并不具有趋势性。 (上海证券 胡月晓)

《证券时报》读者有奖问卷调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声明 © 证券时报网 网站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8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