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08版:股指期货·衍生品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我要评报 | 我要订报 | 我来提问 | 我来出题 | 我要投稿

返回首页 证券时报网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新闻检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2010年11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缺乏现货指数替代品 基差回归过程相对滞后

光大期货 高 兴

  股指期货基差在10月中旬以来的表现超出了常规,但其回归过程却相对滞后,甚至在回归的过程中还出现了大幅的波动。笔者认为,缺乏现货指数的替代品,造成有套利需求的资金不愿介入期现套利操作,才是目前基差回归滞后的内在原因。

  目前理论上存在的复制现货指数的方法不少,但在这些方法中,完全复制沪深300指数成分股存在很大的操作难度和交易风险,一般只用于理论研究中。而以沪深300指数基金复制指数,又受制于指数基金建立股票仓位的方式方法,不同的指数基金会产生不同的跟踪误差,难以获得稳定的替代现货、复制指数的效果;而较为常见的使用指数ETF基金来替代现货指数的方法,在股市期货上市之初,效果曾较为明显。但是,这一方法在最近的行情中效果却并不理想。

  观察近期现货市场的走势,可以发现这样一个特点,那就是7月份以来题材股反复活跃,使得深市的机会远远超过沪市。这样就给投资者带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市场现状,以沪市股票为标的物的几只ETF基金的表现均落后于现货指数,而以深市股票为标的物的ETF基金又受制于流动性问题,交易量不大。在这样的情况下,ETF基金也难以承担复制现货指数的重任。

  虽然除了ETF基金,投资者还可以构建股票组合以复制现货指数,但是其选股的过程较为复杂,计算方法也较为繁琐,因此在机构投资者中运用较多,但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却并不是一个简便易行的方法,因此在目前以个人投资者为主的市场中,此法运用得不多。

  总体而言,缺乏现货指数的替代品,造成有套利需求的资金不愿介入期现套利操作,才是目前基差高企的内在原因。随着时间逐渐向交割日靠近,股指期货基差高企的状况有望逐渐得到改善,但是目前市场缺乏沪深300现货指数的“替代品”却也是不争的事实。期货和现货之间缺乏一座沟通的“桥梁”,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现单边走势的时候,基差高企的情况仍有可能出现,未来构建股票组合以复制现货指数的期限套利策略或将逐步成为市场主流的选择。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声明 © 证券时报网 网站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8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