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04版:港 股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我要评报 | 我要订报 | 我来提问 | 我来出题 | 我要投稿

返回首页 证券时报网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新闻检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2010年11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自我应验与“秋官效应”

招商证券(香港)投行总经理 温天纳

  在金融学上,有一种理论被称为“自我应验预言”,就是当大家都以为某些事情会发生,事情最终也会朝那个方向发展。笔者在香港长大,电视演员郑少秋是香港著名老牌男演员,家喻户晓,在华人圈子更享负盛名,别号“秋官”。不过,在证券市场中,“秋官”的出现却令人“闻风丧胆”。

  事缘1992年10月,香港播放由郑少秋主演的电视剧《大时代》,他扮演的角色名为“丁蟹”,经常在熊市中藉着抛空恒生指数期货而获取暴利。播映期间,碰巧港股暴跌,投资者损失惨重。自此,“秋官效应”(又称为“丁蟹效应”)成为香港证券市场的一个奇特现象。

  郑少秋自1992年开始,到近期主演的电视剧或亮相的节目,如《大时代》、《笑看风云》、《香帅传奇》、《男人四十一头家》、《天地男儿》、《新上海滩》、《江湖奇侠传》、《神剑万里追》、《世纪之战》、《桌球天王》、《望父成龙》及《书剑恩仇录》等,逢其首播,股市无一幸免下跌。更甚的是连郑少秋亮相的慈善节目、广告、娱乐节目,也产生了同样的巧合效果。

  这情况实在难以解释,如果我们从金融角度去分析,这顶多是巧合中的巧合。不过,市场中,还是有不少人认为的确有“秋官效应”,欧美投资银行在数年前更特别撰写研究报告分析,导致“秋官效应”顿成国际金融新闻。

  笔者认为“秋官效应”是属于“自我应验预言”的一种,由于部分投资者相信这种特殊股坛现象,深怕相关效应必定灵验,从而导致他们手中的证券投资将会下挫,于是部分投资者便进行非理性的减仓,使证券市场出现暴跌。

  由于不少人认为“丁蟹效应”确有其事,或许就有一些投机分子利用市场弱点,在相关期间中以“秋官效应”作为引爆点而人为推倒大市。从科学分析,当今社会财经理论并没有客观的证据显示“秋官效应”能左右主流投资的选择或偏好。

  不过,由于在某程度上“秋官效应”已经成为“自我应验预言”,人们也无法以科学数据来否定它。从理性分析,郑少秋是香港一位老资历的演员,虽已经不再是青春偶像,但还是有叫座力。他的剧集播放之时,每每是市场顶峰,风险自然较高。

  此外,若干郑少秋主演的剧集播放之时也巧合碰上外围投资因素转坏。如1997年底的亚洲金融风暴,2000年底的科网股狂潮爆破,2007年中的美国危机等,加上不少剧集是在第四季度的交投淡季播放,众多的巧合就造就了“秋官效应”这异象,笔者认为读者并不需要认真待之,不过作为饭后闲话,其实也无不可。

链 接

  现年63岁的郑少秋重拍《书剑恩仇录》后,近日香港亚视购入该新片,在11月1日首播。香港市场一向有“丁蟹一出,股市就泻”的传言,不完全统计,郑少秋的电视剧、节目播出后股市有明显下挫的记录达到了32次。如1997年《江湖奇侠传》播出后,恒指一个多月内跌幅最高达26%;2000年9月,《世纪之战》播出后8个交易日,恒指急跌近15%;今年5月10日,由郑少秋主演的电视剧《神医大道公》在中央电视台八套首播,播出后的第二天,上证指数高开低走,从2751点跌至收盘时的2647点,随后更在短短1个多月内,跌至2319点。

  针对拖累股市之说,郑少秋本人则“喊冤”:“子虚乌有!我好希望我可以左右股市,我自己也有买蓝筹的。如果我能有这呼风唤雨的本事,现在肯定会赚翻了!”(晓 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声明 © 证券时报网 网站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8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