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02版:公司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我要评报 | 我要订报 | 我来提问 | 我来出题 | 我要投稿

返回首页 证券时报网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新闻检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2010年11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记者观察
长春经开:换汤不换药的重组
李茂文

  证券时报记者 李茂文

  停牌一周的长春经开(600215)昨日公布了一个精心设计的重组方案,虽然历史上该公司屡次重组效果极差,但这并不妨碍该股以涨停报收,算上停牌前的近似涨停,两个交易日涨幅已超过20%。

  长春经开此次置入的资产是六合地产,该公司名下主要资产就是5块土地。此次置入和置出资产的预估值都将近10亿元,置出资产和置入资产总额都被严格限制在上市公司资产总额的50%以下,回避了重大资产重组而需要走的复杂程序。这和长春经开历史上的重组有异曲同工之妙。

  长春经开1999年9月9日上市,上市后的前三年业绩都还不错,每股收益在0.45元之上,只不过这良好的业绩却来自于不是关联交易的“关联交易”。当时公司的主营业务利润来自基础设施承建收入,但这些所谓的项目几乎全部销售给了长春东南开发建设有限公司,而东南公司是代替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行使工程发包职能的一家单位。长春经开当时的大股东就是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财政局,长春经开与东南公司关系密切,但却是非关联关系。长春经开一直替东南公司工作,但就是得不到现金,得到的只是体现在长春经开账面上的应收款项。

  到了2001年,这个应收账款的游戏再也无法继续,怎么办?收购资产。于是长春经开在当年年中以对东南公司的债权并自筹资金共计6亿多元,收购了盈利能力很差的国际会展中心,通过这次收购,长春经开的应收账款顺利消失了,大股东也顺带将一个会展中心“证券化”。昨天公布的重组方案里准备置出的会展资产,就来自公司的第一次重组。

  到了2003年,东南公司占用长春经开的资金又猛增至9亿元以上。游戏眼看又不能持续,怎么办?再来一次重组。

  长春经开以4亿元债权换来了所谓的电力设施资产,盈利能力自然又是极差,只能靠政府补贴勉强度日。而且最为关键的是,由于应收款过于庞大,一次还没能完全抵消。

  在2004年,长春经开以不到200万元的价格收购了一家看似不起眼的公司——生态发展,这家拥有10多亿元绿化资产的公司,所有的资产几乎都是负债。长春经开以200万元的小收购,巧妙地回避监管,替大股东背上了又一个不具备盈利能力的资产。

  此后,为了顺利通过股改,大股东以若干地块以及开发地块的收益权,置换了公司的不良资产。此次置换对长春经开还算是一次比较公平的置换。但没过多久,这些被中小股东寄予厚望的资产却被巧妙收回。

  之所以将这些陈芝麻烂谷子的旧事重提,只是为了说明,长春经开的重组一直缺乏诚意。此次置入的六合地产公司,真能给上市公司带来新气象吗?国家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仍在继续,不少中小型地产项目都在寻找买家,缺少房地产开发经验的长春经开此时接手是否合适?最关键的是,资金流一向紧张的长春经开,能应付房地产开发的资金需求吗?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声明 © 证券时报网 网站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8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