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04版:港 股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我要评报 | 我要订报 | 我来提问 | 我来出题 | 我要投稿

返回首页 证券时报网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新闻检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2010年11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港股仍将是内地企业的天下
曹仁超

  从港交所提供的数据上看,H股及红筹股占香港上市股份总市值的比例,的确由2008年的26.53%及28.04%(共占54.57%),下降至2010年10月30日的25.39%及21.02%(共占46.42%)。原因固然有港交所在新领导人李小加接手后,着手引进海外大市值公司来港上市,较出名包括俄铝以及友邦保险;但另一方面是从2009年起,大量内地民企股来港上市及集资,内地民企股所占比重在过去两年不断上升,也使H股与红筹股所占比重下降。因此,上述情况不但不代表内地企业对港股的影响力下降,恰恰相反的是,进一步代表了港股已是内地企业的天下。

  任何发展都有成熟的一天。例如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是香港华资企业大量上市的日子,90年代开始是红筹股及内地H股来港上市的高潮,2009年起是内地民企股来港上市的日子,以致在引进海外大市值公司来港上市方面,个人认为并不乐观。过去香港曾引入日立、新力等日资大企业来港挂牌,也曾引入菲律宾碧瑶金矿(其实是产铜)股,也曾引入思科、英特尔、微软等来港挂牌,但都不成功。

  所谓物以类聚,全世界的投资者如果有意投资中国股票,他们会跑去哪里找投资项目?答案是深圳及上海。但他们的资金进去不了,只能退而求其次,自然跑来香港。新加坡也希望成为红筹、H股及内地民企股上市的地方,但无法同香港竞争,大约每10家内地公司来港上市才有1家跑去新加坡,尽管新加坡上市条件比香港宽松很多。理由很简单,全世界的投资者如果想投资中国,很少会跑去新加坡寻找项目,甚至伦敦来竞争也不成功。从这点看,港交所想引进海外大市值公司来港上市有本身的局限,反之内地民企来港上市则顺理成章。

  我的看法是,国企、红筹的上市高潮已过去,反之内地民企来港上市仍未达到高潮,估计未来市场的占有率,国企仍占25%左右、红筹占20%左右、内地民企渐渐占20%左右,即是说,内地企业在港上市将占香港上市公司总市值约65%左右,甚至超过2008年所占54.57%;反之,对于海外大公司来港上市这方面,个人并不看好。

  值得注意的是,从2011年起,红筹公司以及香港上市的国际大企业如汇丰、渣打等将会到内地股票市场挂牌,那样一来,愈来愈多的股份同时在香港、深圳及上海上市,在人民币未能成为国际货币之前,香港作为三大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可以得到进一步巩固。香港的竞争对手不是新加坡,而是十年后的上海。所以,香港的应付之道,不是引进海外大企业来港上市,而是以互补方式积极同上海合作,大家利用对方优点进一步加强双方在国际上地位。以中国之大,应该可容纳三个股票交易所。

链 接

  关于红筹股、H股和民企股

  传统的红筹股,是指一些借海外注册的控股公司到香港上市的国有企业,如中国移动(00941.HK)、中信泰富(00267.HK)、招商局国际(00144.HK)等。不过一些有中国内地背景、但内资不一定控股的公司,也往往被视为红筹股。

  国企股,又称H股,是指中国证监会审批后,获准到香港上市的国有企业。最早在香港上市的国企股是青岛啤酒(00168.HK),当时是1993年7月。

  顾名思义,民企股跟国企股及红筹股的主要分别是,其最终控股股东并非省市政府机关或国家,而是一般的内地个人。由于这些企业是以个人名义创立、发展及持有,因此民企股又被称为P(Private)股,显示其私有概念。

  红筹股、H股和民企股,虽然在国际投资界已经是一些响当当的名字,但实际上很难明确定义各个板块。因为随着中国企业改革的深化,民企、国企互相渗透,内地企业的分类也正在变得模糊。业界人士认为,香港市场实际上很需要推出一个统一的中国概念股指数,来统一红筹股、H股和民企股。

  (晓 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声明 © 证券时报网 网站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8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