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08版:证券时报网·腾讯财经征文选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我要评报 | 我要订报 | 我来提问 | 我来出题 | 我要投稿

返回首页 证券时报网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新闻检索

下一篇 4   2010年11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期货跌倒 回到股市爬起
周俊生

  对于许春华来说,1992年的9月,实在是一段不堪回首的日子。在这一年的春季,已经在股票市场上摸爬滚打了一段日子,积攒了几十万元资金的年轻的许春华产生了新的想法,他要到期货市场上去搏击一番。

  初战告捷,仅仅一个星期的小试牛刀,许春华就赚到了10万元。志得意满的许春华觉得期货比起股票来,做起来更容易,他毫不犹豫地把所有的资金投入到了一笔铜的期货交易中去。

  波谲云诡的期货市场很快就打破了许春华的美梦,随着一家超级机构的进场,他们娴熟的做空手法使期铜价格一路下跌。许春华从来没有看见过这样的跌势,他套用着在股票市场上学到的一些做法,总以为在什么价位上就应该反弹了,但是,事与愿违,他在那几个月里却从来就没有看见过反弹!一直到9月底,这笔期铜到期交割的时候,许春华才懊丧地承认:打穿了。交割完毕,许春华不仅把三个月前带进交易所的50万资金统统赔了进去,还倒欠了期货公司35万元。面对期货公司开出的对账单,许春华一下子就懵住了。他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但是,这是现实,期货市场同股票市场一样,不能只承认赢家,也要承认输家。

  时间回到1990年,23岁的许春华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毕业,他没有费很多的精力就得到了在上海工程成套设备公司的一份工作。某天,许春华利用一点空余时间,悄悄地溜到了一处证券营业部。那里正是万国证券公司的上海徐汇营业部。跑到那里,许春华才觉得自己似乎已经来晚了,人头拥挤的投资者在那里一堆一堆地议论着证券行情。股票?什么是股票?许春华不懂。不懂就学,营业部里到处是他的老师。他静静地挤在人群中,听着他们的议论。对他们的对话,听着有点似懂非懂,许春华到书店里去买来一本叫做《漫步华尔街》的书,仔细地看了起来。这是一本美国人写的书,介绍了美国股票市场的基本情况。许春华用一个月的时间几乎把这本书翻烂了,他也终于明白了股票是怎么回事。许春华又回到了证券营业部。他对着那块闪烁不定的行情表又盘算开了。看看电真空的价格,现在已经超过400元了,但它的面值就有100元,如果把它当作1元来算,那它现在不过才4元多一点。便宜!许春华几乎要喊了出来。当机立断,许春华把自己的全部积蓄拿了出来,一共有2500多元,买进了5股电真空股票,每股价格471元。

  从此,许春华便把自己的命运与股票拴在了一起。他倒也没有天天往证券营业部里跑,但是,那忽上忽下的行情着实地牵制住了他。电真空涨了,他掩饰不住满心的欢喜,但有时候电真空也要往下沉一沉,他便显得万分的焦急,即使是在上班的时候,也定不下心来。毕竟,这是他第一次买股票,也毕竟,这一笔买卖投入了他所有的资金。皇天没有辜负许春华的这第一次投资。一个月后,电真空已经涨到了将近700元。许春华一算,这5股电真空,已经让自己赚到了1000多元,许春华欣喜若狂,要知道这已经相当于自己10个月的工资了。

  许春华拼拼凑凑,当手里有了5万元资金时,他再一次来到了证券营业部。这一次,他到了位于广东路上的上海最为闻名的万国证券公司黄浦营业部。黄浦营业部开通了深圳股票的买卖。在上海人眼里,深圳股票是最有魅力的了,营业部里唯一的一部传真机整天忙个不停,把上海股民的买卖盘传送到深圳。许春华将上海与深圳的股票作了一番比较,觉得深圳股票价位低,给投资者的回报却高,它们比上海股票更有投资的价值,当即决定,买深圳股票。

  但是,许春华还是牢牢地记着那个美国人在书上说的话,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他只拿出了三分之二的钱,在3.55元的价位上买了一笔宝安,又在14.10元的价位上买了一笔深发展。还没有等到他把这些股票放在口袋里捂热,仅仅过了两个星期,深圳股市像吹足了气的皮球,大涨了起来。在黄浦营业部里,那时候还不能很方便地看到深圳股市的行情,许春华只能每天从隔了一夜的《深圳特区报》上来了解行情。他越看越欢喜,因为,他的这两个股票,让他每天都有三五千元的进账。许春华还是像上次买电真空那样,只吃鱼的身子,在16元的价位上抛出了宝安,又在26-27元的价位上分几次抛出了深发展。把这两个深圳股票抛出以后,许春华并没有离开市场,他天天在等待着机会,只要有回档出现,他马上就冲了进去。几个回合下来,仅仅过了半年,许春华的资金已经有了50万元。从最初的5万到现在的50万,许春华完成了他最初的原始积累。

  许春华觉得,自己在股票买卖上似乎有着特殊的才能,于是,许春华辞掉了工厂的工作,开始心安理得地泡在股票市场里了。最初的成功让许春华的每一根神经都处在兴奋之中。他张开了网,捕捉着任何一个可以让他赚到大钱的机会。时间匆匆地进入到了1992年春夏之交的时候,这时候的许春华,已经不是一年前刚踏入股票市场时那样什么都不懂的一个小伙子了,他俨然已经是一个熟悉股票市场的行家里手了,什么样的股票最容易赚钱,什么时候应该出货,什么时候应该止损,他都可以说得头头是道了。这半年来,他虽然比起刚入市的时候来已经没有了那种一夜暴富的感觉,但他把股票买卖当作了自己的工作,更当作了自己的事业,他活得有滋有味,活得浑身是劲。但是,他又觉得不满足,他要寻找更大的发展空间。

  就在这个时候,上海金属交易所成立了。从电视里看到金交所成立仪式那壮观的场面,许春华的神经又高速运转起来了。金属交易所是从事期货交易的,而期货对于中国老百姓来说,还是一个太过陌生的东西,但许春华又想,正是因为陌生,大家都不懂,反而又是一个能够让人赚大钱的机会。自己在股票上的成功就是因为抢上了头班车,那么,期货这一班自己也不应该脱掉。于是,许春华从股票市场里把所有的资金提了出来,他退出了股市。这正是1992年的5月,上海股市在高速发展以后出现了第一次大幅度的调整,许春华的退出使他避免了一场灭顶之灾,但是,他万万没有料到,一场更大的灾难已经在等待着他。

  重新回到股市,许春华应聘到一家证券公司。从跑客户到解盘,许春华找来一大堆股票图书,开始了他的又一次求学。每天,他都要在证券公司里呆到很晚才离开,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一个人对着电脑上的股票走势图,反复地分析、求证。许春华紧紧地跟踪着中国股市的脚步,不断地变换着手中的股票,个人资产也像滚雪球一般地重新开始膨胀起来。短短几年的时间里,许春华从一个职业操盘手兼股评家转变成了一个拥有一定资产的董事长,他的投资视野也更为开阔了。现在,他的研究具有了更多的前瞻性。许春华热爱中国股市,他认为是股市给了自己生命,给了自己创造。他最不要听那些对中国股市妄自菲薄的言论。他说:“我们不能盲目地崇洋迷外,什么巴菲特,什么索罗斯,也没有多少了不起。我们就是巴菲特,我们就是索罗斯。我们中国股市的明天,一定会越来越好。正是这个原因,我不想到外国去。”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声明 © 证券时报网 网站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8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