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06版:崛起之路·河南篇之二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我要评报 | 我要订报 | 我来提问 | 我来出题 | 我要投稿

返回首页 证券时报网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新闻检索

下一篇 4   2010年11月2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20年栉风沐雨 河南资本市场渐入佳境
何 正

  1988年,中国人民银行下拨资金,在各省组建了33家证券公司。河南也从此进入资本市场的探索发展阶段,相继成立了洛阳市证券公司、郑州证券公司、河南证券公司等证券经营机构。1988年11月,郑州长城铝业碳素股份公司成立,通过定向募集的方式发行了河南第一只股票。1990年10月,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开业并引入期货交易机制,成为新中国期货交易的实质性发端。1993年12月,豫白鸽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开发行股票,1994年1月,神马实业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开发行股票,分别成为河南在深圳、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开发行的首只股票。

  1999年7月,中国证监会郑州特派员办事处(河南证监局的前身,以下简称郑州特派办)成立,对河南资本市场开始行使监管职责。

  1999年刚组建时的郑州特派办,面对的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形势:河南资本市场一批上市公司运作不规范,郑州百文、洛阳春都涉嫌重大违法违规;5家证券公司有3家被中国证监会认定为高风险公司,占全国15家高风险证券公司的1/5;期货市场被确定为全国重点监控区。

  同时,郑州特派办机关内部迫切需要解决职能定位、观念转变、人员素质提高、规范化建设等问题。面对困难局面,郑州特派办坚定沉着、迎难而上。一是以“三讲”教育为契机,转变思想观念,牢固树立集中统一的监管理念,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从过去帮助企业跑上市、争指标,转到集中精力抓监管、促规范,全面提高辖区上市公司质量。二是深入开展监管工作,落实监管责任制,化解市场风险。历经4个月查处郑州百文,并以此为例开展警示教育,取得了良好效果。三是加快干部队伍建设。针对干部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等问题,制订了相关文件,加强干部培养与教育,掀起了干部学习热潮。四是抓住“创先争优”活动的有利时机,将“创先争优”活动与监管创新紧密结合起来。如与地方政府建立合作监管体制、举办上市公司挂牌第一课、期货保证金封闭管理等多项监管创新在全国属首次提出。郑州特派办的工作得到了中国证监会和河南省政府的充分肯定,2001年郑州特派办分别被中央金融工委和中国证监会党委评为“优秀基层党组织”。2004年5月,郑州特派办更名为河南证监局,机构升格、编制扩充,为河南证监局第一次创业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从此,河南证监局高举监管和服务两面大旗,围绕“提升监管效能,服务中原崛起”的目标,深入落实中国证监会党委各项重大工作部署,创新监管,各项工作再创佳绩。一是积极推进股权分置改革,一举解决长期困扰资本市场发展的制度性障碍。面对辖区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问题一度十分严峻的局面,河南证监局强力推进、采取创新手段加以解决,如郑州煤电清欠方案成为全国示范案例。二是对五洲证券公司成功进行了风险处置,在全国做到了进度最快、过程最稳、效果最好,被中国证监会授予“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称号。三是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投资者教育活动,建立了全省打击非法证券活动协调工作制度,切实维护了市场稳定。四是促进市场快速健康发展。抓好企业上市、引进证券期货机构等工作,推动河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及一系列配套政策,使河南资本市场呈现出新一轮发展热潮。五是党的建设和队伍发展成效显著,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活动取得制度性成果。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入人心、效果显著。开展岗位大练兵,提高监管工作效能,使目标管理与绩效考评办法在促进工作和队伍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竞争上岗方法不断改进,提拔了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年轻干部,新招聘人员的加入优化了干部队伍的专业和年龄结构。

  一份努力,一份回报;20年发展,20年收获。河南资本市场已步入快速发展轨道。(何 正)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声明 © 证券时报网 网站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8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