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06版:崛起之路·河南篇之二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我要评报 | 我要订报 | 我来提问 | 我来出题 | 我要投稿

返回首页 证券时报网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新闻检索

3 上一篇   2010年11月2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原证券着力打造现代化金融服务平台
李 彦

  证券时报记者 李 彦

  中原证券成立于2002年11月8日,是在时任河南省省长李克强等领导同志的亲自提议和关心指导下组建的。当时河南省决定组建中原证券,主要是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化解河南境内的证券市场风险;二是构建河南资本市场发展的平台。如今,八年过去了,两大战略目标基本都得以实现。八年来,中原证券从小到大,稳步发展,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从区域走向全国

  中原证券正在实现从区域性券商向全国性券商的转变。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资本实力和资产规模逐步增强。公司注册资本已由成立时的10.33亿元,增资扩股到20.33亿元,资产规模目前已达到140亿元左右。资本实力的静态排名在全国107家券商中名列前25位;二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稳步增加。2009年中原证券实现净利润近9亿元,实现税收近4亿元;三是已形成包括投资银行、经纪业务、证券投资、固定收益、资产管理等在内的多元化、系统化业务发展格局,服务河南资本市场的战略工具角色逐步显现。中原证券内设17个职能部门,拥有46家分支机构,营业网点遍布河南省各地市和上海、北京、深圳等国内10余个大中城市。

  战略转型奠定发展根基

  中原证券之所以取得上述成绩,都来自点滴积累,而战略转型的成功更是为其大发展奠定了根基。

  一方面,中原证券投行业务接连取得重大突破,在IPO、再融资、并购重组和债券融资等各个领域全面见效。2007年,中原证券业务布局加速转型,而其核心便是对投行能力的加强,打造大投行,成为公司重点业务之一。经过逐步积累,投行队伍保持稳定,投行的高端作战能力显著增强。目前该公司保荐代表人和准保荐代表人近20名,整个投行团队总数已超60人,投行业务人才的梯队建设初见成效。2010年以来,中原证券投行业务更是连战连捷,在IPO项目、上市公司增发、配股和企业借壳上市、新三板等投行项目上连结硕果。

  另一方面,中原证券的传统主体业务即经纪业务,不论是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新的提升。2008年之前,该公司营业网点一直徘徊在26家营业部、12家服务部,营业网点数量有限,服务部功能不全,影响了经纪业务的发展。通过近两年来的努力,中原证券的营业部数量已达46家,年底可达50家左右,营业网点已遍布河南省17个地级市,及部分发达的县(市),同时还在国内北京、上海、深圳等10余个中心城市设有营业网点。

  在注重数量适度扩张的同时,中原证券大力提升营业部的综合服务能力。借鉴发达国家和国内先进券商的成功经验,中原证券于2010年成立了财富管理中心,提出了 “311”的工作思路,为广大投资者提供高水平的投资咨询和理财服务,促进广大人民群众财富的保值增值,得到广大投资者的好评。

  新起点新征程

  打造具有竞争力的现代化金融平台是中原证券的目标,为此,中原证券进一步探索差异化经营模式,继续依托河南资源优势,积极开拓全国市场,实现业务区域突破,紧跟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步伐,以五个关键环节为抓手,即继续加快投行业务发展,脚踏实地地提升核心竞争力;转变经纪业务发展思路,在注重数量扩张的同时,努力提升服务质量,进一步做大做强;抓紧启动直投资格申报工作,尽快开展直投业务;加快组建合资基金公司,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运作,实现后发优势;全面谋划公司上市,壮大公司发展实力,使中原证券再上一个新台阶,将中原证券打造成为开放的、具有高度责任感的现代化金融企业。

  此外,紧跟资本市场发展步伐,中原证券各项创新业务也相继开展。该公司成功收购中原期货公司并对其进行了增资扩股,目前中原期货各项工作稳步推进,代理交易额和市场份额明显增长,经营业绩逐步提升。公司发起设立基金公司筹备工作有了实质性进展,组建合资基金公司的申报材料已上报中国证监会。公司申报的首只集合理财产品,已获证监会专家评审原则通过。公司已成立融资融券总部,并达到开展融资融券业务净资本超过30亿元的要求。随着5单保荐承销项目的陆续完成,中原证券直投业务资格申请工作已正式提上议事日程。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声明 © 证券时报网 网站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8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