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01版:B叠头版:公 司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我要评报 | 我要订报 | 我来提问 | 我来出题 | 我要投稿

返回首页 证券时报网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新闻检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2010年12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并购迭起 啤酒巨头加速跑马圈地
范 彪

  证券时报记者 范 彪

  距离雪花拿下西湖啤酒股权仅仅不到十天的时间,青岛啤酒又宣布收购由香港培新集团持有的山东新银麦啤酒100%股权。

  2010年11月29日,华润雪花在北京正式宣布,受让杭州西湖啤酒朝日有限公司45%股权及“西湖”等16件注册商标。在此之前,市场曾盛传青岛啤酒已经接近完成了对西湖啤酒股权的收购,青岛啤酒入主西湖曾一度被业内认为是板上钉钉的事。

  在西湖啤酒上失利之后,青岛啤酒火速对山东新银麦啤酒进行收购,意图深远。业内认为,青啤加紧收购山东银麦啤酒,是为进一步稳固山东大本营这一基地市场。

  其实,山东和浙江都是国内的啤酒生产大省。目前山东省无论在总量还是发展速度上,都占据了行业老大的地位;传统的啤酒生产大省河南、广东、浙江紧随其后。对于在浙江市场失利的青岛啤酒而言,山东向来是其最有优势的省份。山东新银麦啤酒有限公司是山东第二大啤酒企业,该公司一向被看作二线品牌的杰出代表,拥有55万千升啤酒产能。业内估计,收购银麦之后,青岛啤酒在山东市场份额将升至60%-70%,成为山东市场真正的霸主。

  毫无疑问的是,在国内,啤酒行业已经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青岛啤酒强势市场为山东、陕西、深圳以及各省会城市,雪花啤酒雄踞辽宁、四川、安徽、湖北、江苏等,燕京的强势市场则在北京、河北、广西、福建、内蒙古等。随着国内啤酒市场的发展,整合加速也是大势所趋。

  从成熟市场来看,啤酒行业格局主要呈现两种模式,一种是德国模式,啤酒行业很分散,没有超大型的啤酒企业,几乎都是家族式的,各自保留原有的特色和风味;另一种是美、日模式,啤酒行业高度集中,市场份额集中在几家大型啤酒厂商手中,目前美国和日本CR3(前三名的总和)的市场份额分别达到80%和94%。

  有分析人士指出,未来国内啤酒行业的整合可能会分两步走,首先是大品牌在中高档啤酒上的全国性垄断和地方强势品牌在中低端啤酒上的区域性垄断并存,僵持后经过再度竞争逐渐过度到行业进程第二步——少数几家全国性寡头垄断的大啤酒商和为数不少的生产特色啤酒的小啤酒商相结合的格局,其中外资啤酒厂商参与整个进程。随着国内几大啤酒企业实力的逐步壮大,各地的中小啤酒企业,要么走出自己的特色路线,要么就等待被并购。而啤酒三强之间的明争暗斗,也不会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声明 © 证券时报网 网站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8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