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3年7月31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银行业急需新一轮信贷风险排查

2013-07-31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杨冬

  证券时报记者 杨冬

  审计署近期公布了36个地方政府债务的审计结果:2012年末,9个省会城市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率超过100%,最高达188.95%;14个省会城市共计债务逾期181.7亿元,其中两个省会城市债务逾期率超过10%,最高逾期率为16.36%。

  上述抽样审计结果折射出了地方债务的真实质量与风险,在目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情况下,地方债务存在恶化的可能。作为地方政府最大的债主,商业银行真实资产质量令人担忧,银行业急需新一轮的信贷风险排查。

  银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2012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4929亿元,季度环比增加141亿元;不良贷款率为0.95%,季度环比持平,同比降低0.05个百分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3.25%,核心资本充足率为10.62%。

  应该说,衡量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的核心指标就是不良贷款率。从上述官方口径披露的数据看,国内商业银行仍处于资本充足、资产质量优良的黄金时期。

  不过,我们应该关注到影响银行不良率的各种因素,以便准确评估这些因素的影响程度。

  众所周知,商业银行降低不良率的路径主要有三种:一是加大不良贷款的核销力度,同时冲减贷款损失准备;二是急剧扩大贷款规模,做大基数降低不良率;三是采取违规手段,在会计处理上将本应划入次级、可疑、损失三类科目的贷款归入正常类和关注类。

  对于第一种路径而言,银行在大幅冲减贷款损失准备的同时,拨备覆盖率将大幅下降。基于应付监管的考虑,商业银行往往不得不加大计提拨备进而导致净利润大幅下滑。

  银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商业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长19%,低于2011年36%的增长水平。

  从数据表象上看,商业银行净利润增速放缓了17个百分点。那么,这种放缓是不是由于银行大力核销不良贷款所导致的呢?答案显然不是。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为7.8%,低于2011年9.2%的增速水平。从这一点来说,经济的放缓是银行净利润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此外,2012年银监会加强对银行中间业务的监管力度,令银行中间业务收入见顶回落。

  从各家商业银行具体操作看,也可以看出2012年商业银行并没有花费大力气核销不良贷款。以交通银行为例,该行相关负责人在去年三季报业绩说明会上表示,2012年前三季度,该行仅核销了9亿元不良贷款。

  可以确信的是,由于大多数银行均采取了前述第二种路径的动作,亦即急剧扩大贷款规模做大贷款余额基数,才使得2012年银行不良率同比下降了0.05个百分点。

  银监会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8.2万亿元,同比多增7320亿元。那么,巨量的新增贷款投到哪了呢?

  显然,目前还属于银行新兴业务的小微企业贷款并非主要流向。由于2012年地方开工项目呈现更加集中化和规模化的特点,以及往年地方开工项目后续配套资金的需求,相信在2012年地方债务仍是银行信贷的主要流向。

  地方政府的收入主要由地方税收和卖地收入所构成,是偿还银行贷款本金和利息的主要来源。地方税收这一块财政资金主要用于维持地方政府运转的基本开支,基本上没有剩余税收资金用于支付银行贷款本息。国家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今年向人大常委会作工作报告时表示,地方各级税收收入不能满足当年财政公共财政支出的一半。

  那么,衡量一个地方政府偿债能力的指标往往只剩下了一个,那就是卖地收入的多寡。为了能够顺利偿还银行贷款的利息,避免贷款逾期及违约,今年以来有些地方政府开始大量卖地。据国土资源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全国房地产用地供应8.24万公顷,创近年来新高;全国房地产用地出让价款同比增幅超过90%。

  刘家义说,“部分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卖地和借新债还旧债”。事实上,卖地收入用于还贷这种模式,以及借新债还旧债的做法均存在着很大的隐患。

  可以预见的是,巨额的银行贷款本息将倒逼地方政府持续加大土地供应,土地供给终将过剩,进而导致土地价格见顶回落。卖地收入的下降将令地方政府的偿债能力大幅下降,银行将会进一步给地方政府施压,而地方政府将会进一步增加土地供应……

  这是地方政府与银行业之间的恶性循环。在经济下滑的环境下,发生这种恶性循环的概率很大。

  地方政府借新债还旧债的做法更是给银行业带来了巨大的隐性风险。一旦地方政府资金链断裂,那么银行将面临巨大的政策风险,除非中央财政替地方财政兜底。

  对于前述第三种路径,亦即银行通过财务造假来掩盖风险、降低不良率,虽然没有直接证据表明有银行在这么干,但基于审慎的原则,应当加强监管和排查,坚决杜绝银行通过贷款五级分类法耍把戏。

  记者认为,面对目前银行业复杂的经营环境,为了更加准确地摸清银行的真实资产质量,更加理性地评估地方政府债务的隐性风险,银行业很有必要展开新一轮的信贷风险排查。

  8月份,审计署将启动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全面审计工作,这也恰好为银行业开展上述排查工作提供了一个非常合适的时间窗口。

发表评论:

财苑热评:

   第A001版:头 版(今日76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专 栏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基 金
   第A006版:信 托
   第A007版:机 构
   第A008版:评 论
   第A009版:聚焦环保治污“紫金模式”
   第A010版:公 司
   第A011版:公 司
   第A012版:公 司
   第A013版:市 场
   第A014版:动 向
   第A015版:期 货
   第A016版:个 股
   第B001版:B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B002版:行 情
   第B003版:信息披露
   第B004版:信息披露
   第B005版:信息披露
   第B006版:信息披露
   第B007版:信息披露
   第B008版:信息披露
   第B009版:信息披露
   第B010版:信息披露
   第B011版:信息披露
   第B012版:信息披露
   第B013版:信息披露
   第B014版:信息披露
   第B015版:信息披露
   第B016版:信息披露
   第B017版:信息披露
   第B018版:信息披露
   第B019版:信息披露
   第B020版:信息披露
   第B021版:信息披露
   第B022版:信息披露
   第B023版:信息披露
   第B024版:信息披露
   第B025版:信息披露
   第B026版:信息披露
   第B027版:信息披露
   第B028版:信息披露
   第B029版:信息披露
   第B030版:信息披露
   第B031版:信息披露
   第B032版:信息披露
   第B033版:信息披露
   第B034版:信息披露
   第B035版:信息披露
   第B036版:信息披露
   第B037版:信息披露
   第B038版:信息披露
   第B039版:信息披露
   第B040版:信息披露
   第B041版:信息披露
   第B042版:信息披露
   第B043版:信息披露
   第B044版:信息披露
   第B045版:信息披露
   第B046版:信息披露
   第B047版:信息披露
   第B048版:信息披露
   第B049版:信息披露
   第B050版:信息披露
   第B051版:信息披露
   第B052版:信息披露
   第B053版:信息披露
   第B054版:信息披露
   第B055版:信息披露
   第B056版:信息披露
   第B057版:信息披露
   第B058版:信息披露
   第B059版:信息披露
   第B060版:信息披露
全面审计地方债务可为财税体制改革做准备
银行业急需新一轮信贷风险排查
国寿上半年盈利预增超50%
今年上市银行净利润增速料降至8%
山西证券上半年净利增16.8%

2013-07-31

机 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