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3年7月31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重金治污推广难 政策资金技术三重掣肘

2013-07-31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陈勇 常小安 朱中伟
朱中伟 陈勇/摄 张常春/制图

  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在GDP总量屡创新高的同时,公众对环境污染的关注度也直线攀升。

  日前,证券时报记者一行在调研曾经的环境污染问题大户紫金矿业过程中发现,公司在投入重金治理后环保安全得以大幅提升。与之相反,多数企业却因政策、资金、技术等因素的制约,在环保方面无力大规模整治。解决环保问题任重而道远。

    

  证券时报记者 陈勇 常小安 朱中伟

  证券时报记者走访紫金矿业(601899)时,正值公司“7.3污染事件”三周年之际,紫金矿业借承办“湿法冶金与环境安全论坛”之机邀请上百位国内顶级专家和企业负责人交流治污经验。

  重金治污“紫金模式”

  证券时报记者在紫金山金铜矿现场看到,7.3污染事件的旧址上已建起由两层HDPE防渗膜和三层夯实的黏土构成的新防护层。五层防护最大限度防止含铜溶液的泄漏。溶液池旁还建有按千年暴雨量标准修建的防洪池,溶液池边竖立着警示碑。

  紫金矿业董秘郑于强介绍,紫金山金铜矿区的12个外排水口目前都装有在线监测系统,系统根据环保部门要求,可由环保部门远程监控,一旦水样异常系统就会自动给矿区负责人发送短信,并立即阻断外排口。

  三年前的7.3事件,紫金矿业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紫金山铜矿湿法厂厂长林文贤等5名高管因“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被分别判处三年六个月到缓刑不等的刑期;紫金山金铜矿被处罚金3000万元。公司董事长陈景河向记者坦言:“7.3事件对公司管理层心理上有很大的震动,一方面管理层对环保意识方面有很大的提升;另一方面,这也使部分同志在承担责任方面有畏惧感。”

  “环保关系到紫金矿业的生存,公司伤不起,宁愿多花点钱把环保安全标准进一步提升。”陈景河说。

  三年来,紫金矿业共投入资金8.3亿元进行全面系统整改,完成61项整改内容。陈景河向记者透露,实际上,整改内容不仅限于政府或者监管部门要求的部分,所有的整改项目加起来远超61项。

  除资金投入以外,紫金矿业还在设计和技术环节加强把关。陈景河介绍,紫金矿业建有自己的研发体系——紫金矿冶设计研究院。所有外埠设计单位做的工程方案,都会在公司内部研发体系内重新进行评估。觉得标准还不够或者在特殊情况下可能对系统产生重要影响的部分,公司都主动及时去整改。

  据悉,紫金山金铜矿环保系统工程,已得到业界的认可。中国有色金属协会将其作为制定新行业标准的参考。

  环保资金难落实

  三年拿出8个亿进行环境安全系统整改,对于去年营收近500亿、净利润52亿的矿业巨头紫金矿业来说或许并非难事。但对许多存在环保风险的企业而言,这样大投入解决环保问题还不具备条件。

  冶炼和矿山同属有色金属产业链上重污染的行业。在一家大型冶炼企业高管看来,业内污染治理问题的拦路虎是历史形成的工艺装备和资金问题。

  这位大型冶炼企业高管对记者说,上世纪60年代国家开展三线建设,很多有色金属等重工业分布在从经济角度看根本不适合的内陆封闭地区。这些重资产配置的行业,历史形成的工艺和装备已经落后,想要实现达标排放就必须停产整改。但这些老企业多背负高额的负债、折旧、就业等包袱,本身利润就如刀片一样薄,无力拿出大笔资金停产整改,边生产边整改过程中出现排放超标现象也就难以避免。

  “当然,这些企业为当地GDP贡献的亮丽数字,让地方政府在环保问题上态度暧昧,也是企业无法停下来的原因。” 该高管补充说。

  与大型企业不同,中小型企业在环保投入上的问题则更为严重。环境科学出版集团监事会主席张志敏介绍,一些中小企业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根本谈不上环保投入。日前广西贺洲汇威选矿厂恶意向溶洞偷排含有镉、铊的有毒废水造成贺江水系重金属超标,就是典型的例子。

  谈及企业环保投入问题时,中国工程院院士邱定蕃指出,企业家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也要承担社会责任。在环保方面的钱是必须花的,否则会威胁到企业的生存。

  邱院士在云南、广西等地区曾亲眼目睹中小冶炼企业大量采用落后的工艺,排放无法达标,环保问题十分严峻。他呼吁,地方政府要下决心关闭这些落后产能,不能因为GDP和就业等问题手软。

  环保技术待扶持

  资金投入是污染治理的重要条件,但政策和技术同样不可或缺。事实上,为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管理部门不断出台相关政策,其中对环保重点监控行业在产能规模上设置准入门槛就是其中之一。但这项政策却被业内人士诟病没有管到点子上。

  以铜冶炼行业为例,目前铜冶炼行业准入条件中规定,新建和改造铜冶炼企业,单系统冶炼能力需在10万吨/年及以上。但这项规定在一位冶炼企业高管看来,完全是越俎代庖。

  这位高管打了个比方,假如新疆边远地区有个铜矿,铜精矿品位为20%。如果在当地建一家环保合规的2万吨/年小型冶炼厂,把铜精矿富集到99%,按新疆到沿海2000元/吨以上的运输成本计算,不但避免社会资源无谓的消耗,而且减少碳排放,从另一方面为环保做了贡献。企业也将极具竞争力。

  “管理部门只要抓住环保这个核心,产能问题完全可以交给市场解决。”该高管说。

  在环保安全技术指导问题上,邱定蕃院士认为,政府既要监管,又要帮助企业一起解决问题。

  刚从德国考察归来的一位紫金矿业高管向记者介绍,德国的企业上马项目是不需要环保部门审批的,环保部门要做的工作就是在设备投产前进行验收。国外的环保部门的人员大部分是专家,当企业遇到环保不过关的环节,环保部门会和企业一起坐下来商量,帮助企业寻找最佳解决方案。

  在采访中,有矿主对记者表示,现在环保安全问题都是上升到负刑事责任的层面,他们自身也不愿意拿身家性命去冒风险,但他们缺乏专业技术团队,因此迫切希望得到监管部门个性化的技术指导。他调侃,现在的环保部门就像是卫生检查组下企业,只关心卫生情况,对关键的治污环节和设备具体运行情况等反而视而不见。

  生态修复不容忽视

  经过数十年的矿山开发,国内形成了大面积的废石堆场、尾矿库,这都对地貌景观和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而且废矿堆尾矿库长期处在氧化、风蚀过程中,各种有毒矿物成分或有害物质转入地下、地表水体和农田、土壤之中,随时对环境构成威胁。资源开发后遗留的环境治理问题不容忽视。然而,生态修复同样面临缺乏资金和技术的困扰。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环境工程所所长周连碧介绍,国外对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十分重视,政府和企业都投入大量资金,复垦率基本达到50%~70%,不少国家要求新建矿山复垦率达100%。而我国目前矿山复垦率仅在14%左右。

  据了解,我国目前各类金属尾矿的堆存总量约60亿~80亿吨,且每年以3亿吨的数量增加。大量的堆场在等待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进行环境的控制和恢复。

  虽然自2006年起,我国开始逐步建立起“修复保证金制度”,依据新矿山设计年限或已服役矿山的剩余服务年限等因素,确定按矿产品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分年预提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但更多已关闭的矿山复垦资金始终没有着落。

  对此,周连碧认为,当务之急是加强新上矿山生态环境管理,防止增加新的污染和破坏。与此同时,对废弃矿山、即将关闭矿山由国家和企业加大投资进行治理。

  除资金以外,目前国内也缺乏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的相关技术规范和指南。在矿区土地破坏监测、复垦区生态系统功能恢复、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等方面与国际水平也存在较大差距。

  周连碧建议,国内研究机构在借鉴国际先进技术的同时,要结合本土特点加大对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等实用技术的研究,从技术层面支持国内生态环境的恢复建设。

发表评论:

财苑热评:

   第A001版:头 版(今日76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专 栏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基 金
   第A006版:信 托
   第A007版:机 构
   第A008版:评 论
   第A009版:聚焦环保治污“紫金模式”
   第A010版:公 司
   第A011版:公 司
   第A012版:公 司
   第A013版:市 场
   第A014版:动 向
   第A015版:期 货
   第A016版:个 股
   第B001版:B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B002版:行 情
   第B003版:信息披露
   第B004版:信息披露
   第B005版:信息披露
   第B006版:信息披露
   第B007版:信息披露
   第B008版:信息披露
   第B009版:信息披露
   第B010版:信息披露
   第B011版:信息披露
   第B012版:信息披露
   第B013版:信息披露
   第B014版:信息披露
   第B015版:信息披露
   第B016版:信息披露
   第B017版:信息披露
   第B018版:信息披露
   第B019版:信息披露
   第B020版:信息披露
   第B021版:信息披露
   第B022版:信息披露
   第B023版:信息披露
   第B024版:信息披露
   第B025版:信息披露
   第B026版:信息披露
   第B027版:信息披露
   第B028版:信息披露
   第B029版:信息披露
   第B030版:信息披露
   第B031版:信息披露
   第B032版:信息披露
   第B033版:信息披露
   第B034版:信息披露
   第B035版:信息披露
   第B036版:信息披露
   第B037版:信息披露
   第B038版:信息披露
   第B039版:信息披露
   第B040版:信息披露
   第B041版:信息披露
   第B042版:信息披露
   第B043版:信息披露
   第B044版:信息披露
   第B045版:信息披露
   第B046版:信息披露
   第B047版:信息披露
   第B048版:信息披露
   第B049版:信息披露
   第B050版:信息披露
   第B051版:信息披露
   第B052版:信息披露
   第B053版:信息披露
   第B054版:信息披露
   第B055版:信息披露
   第B056版:信息披露
   第B057版:信息披露
   第B058版:信息披露
   第B059版:信息披露
   第B060版:信息披露
重金治污推广难 政策资金技术三重掣肘
紫金矿业铜冶炼项目环保投资超两成
史上最严环保司法解释震慑问题企业

2013-07-31

聚焦环保治污“紫金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