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
浦发行中小企业部负责人谈学习富国银行经验 国内银行亟待打破信息制约 2013-08-12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赵缜言
证券时报记者 赵缜言 一直以来,浦发银行都以稳健立行。按惯例,并不会在较为公开场合谈论自家银行业务以外的内容,但是,日前召开的座谈会却改变了这一传统风格。 “我在富国银行学习交流了两个星期,有几个体会值得分享。”在就中小企业业务与媒体的座谈会上,浦发银行中小企业业务经营中心总经理汪素南的发言以此开头。 业态差距大难照搬经验 “每次金融危机,对富国银行来说都是壮大机会。”汪素南说,富国银行在危机中成长起来,主要原因就在于他们更坚守传统和根系发达。 富国银行前身是1852年成立的富国集团,在美国西部从事一些重要商品和物件的快递业务。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期间,兼并了西北银行。兼并之前,只是在美国加州地区较有名气的区域性银行,随后迅速成长为中西部地区规模较大的银行。 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富国银行兼并了美联银行,“蛇吞象”的变化使之在2009年的资产规模在全美国排到了第四位。 汪素南说,交流期间,印象最深的是富国银行对银行业务几个用词的变化。其一是将分行改为门店;其二是将雇员改为成员;其三是将卖产品改为卖解决方案。 这些银行经营表达词汇的改变,长时间影响了富国银行整个业务的发展变化。对应这些改变的是,富国银行业务的下沉,经营的灵活转变。 由于富国银行已超越工商银行,享有全球市值第一的荣耀,目前国内银行业界谈论较多的是如何学习富国银行的经验。 对此,汪素南给出了他实地考察和交流后的看法:完全照搬富国银行的做法难以切合实际,中国银行业的转型,尤其在中小微业务上还需要靠自身努力。 他表示,美国小微企业的业态与中国差距极大。 按浦发银行的经验,中国的中小企业贷款中零售业和制造业的需求占比达85%以上,而美国50%以上的中小微企业都是服务业,贷款需求低。富国银行涉及外贸的中小企业不足5%,而在中国这一比例却占到了35%以上。虽然都要面对中小企业,但贷款对象的业态完全不同。 信息平台制约有待突破 汪素南说,包括富国银行在内,决定中小企业能否获得贷款的最根本判断还是信息渠道。 富国银行通过和美国三大征信公司的合作,购买和定制信息内容。因此,富国银行对一个中小企业贷款申请的处理,只要依据基本的数据模型,所贷金额、贷与不贷,通过自动化系统就可以生成,10万美元的个人工商户贷款在柜台上就可以直接完成。反观国内,商业银行获取信息的难度很大,成本也高。 “我们现在也想买信息,但是苦于没有提供者。”汪素南表示,目前央行征信平台提供的信息只有贷款和还款的情况,而对于中小企业贷款来说,还需要更多的信息,比如销售收入、税收、库存等。他呼吁由政府设立信息平台公司,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情况。 商业银行的中小企业部门,将是信息的重要购买者,未来可能需要用几亿元来购买各类客户的信息。汪素南透露,浦发银行正在同一家全国性的电商平台公司洽谈,考虑以“电商通”品牌进一步打开电商市场,同时浦发银行还着手购买第三方服务平台的信息数据。 本版导读:
发表评论:财苑热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