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3年9月2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每周视点TitlePh

自贸区建设多多益善

2013-09-02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余胜良

  证券时报记者 余胜良

  上周各地申报自贸区新闻不断,自贸区不断浮出水面,背后是各地政府之间的竞争,这将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持续动力。

  自贸区概念是上周股市热点,上海多家上市公司因此拉出几个涨停,投资者还南下广东,北上天津,西入重庆 ,掀起一波波自贸区炒作高潮。但值得注意的是,自贸区远不会只停留在概念炒作上,它将从纸上走下地面,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进行过多轮对外开放,部分地区由此夺得政策先机。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再到浦东新区,而本世纪初加入WTO则让整个国家获得增长动力。当初被认为大胆出位的举措,现在已成各地共识,不少内地城市也通过建立高新区等克隆特区政策,地方优惠政策甚至超过特区,原特区今天早已不“特”。

  中国发展经济喜欢“摸着石头过河”,如今终于踏上了自贸区这块石头。

  其实,国内层出不穷的开放政策,就像是从自贸区这一经济形式中抽取的片段。目前,中国和自贸区最为接近的是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等,都属特殊监管区,但仍属于“境内关内”,而自贸区为“境内关外”:任何货物就进口税及其他各税而言,被视为在关境之外,免于实施惯常的海关监管制度,“一线放开,二线管住”,海关等不得轻易介入“一线和二线之间的经济自由区”。

  经济学家往往偏爱自贸区,皆因其一些理想化主张会遭遇现实障碍,但在自贸区这一经济区域中得到部分体现:降关税,减少政府干预。这也恰恰是中国经济被诟病较多的地方:税收和干预政策。自贸区有助于政府真正向服务型转换。

  减税和减少监管,这两样在中国都显得弥足珍贵,也势必会削弱政府寻租空间,但为何各地政府还争相申报?其实地方政府之间,不管是为政绩还是为发展,都存在竞争关系。这种竞争不仅要求自身发展,还要求分得政策大饼中的较大份额,在自贸区前景无限的预期下,地方政府自然希望收入囊中。

  例如,在中央一统的理念下,整个中国只需要几家钢铁厂、几家汽车厂、几家银行即可。但地方要发展就希望有所突破,他们自然会扶持辖区内的钢铁厂、汽车厂、银行等。最近不少地方政府都帮助企业申请银行牌照,这些申请中的银行多由民间资本为主体。如果放开,未来银行业的竞争也可能像现在的汽车、钢铁行业一样。

  作为地方政府竞争的一部分,各地大建工业园,争相出台优惠政策,企业成为争取对象,这些措施都提高了经济活动主体的地位。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的这些政策,也让许多行业进入充分竞争,得到良性发展,当然也有地方政府动用特殊资源保护了缺少竞争力的企业。

  如今,自贸区有望延伸这种竞争,政府之间有竞争,政府的手缩回去,才会转向服务 。全世界已经有800多个自由贸易区,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自贸区建设可以多多益善。

发表评论:

财苑热评:

   第A001版:头 版(今日36版)
   第A002版:光大证券8·16事件追踪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要 闻
   第A006版:银 行
   第A007版:市 场
   第A008版:数 据
   第A009版:公 司
   第A010版:公 司
   第A011版:公 司
   第A012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中国基金
   第B002版:新 闻
   第B003版:私 募
   第B004版:聚 焦
   第B005版:深 度
   第B006版:动 向
   第B007版:数 据
   第B008版:基金经理
   第B009版:观 点
   第B010版:理 财
   第B011版:理 财
   第B012版:数 据
   第C001版:C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C002版:信息披露
   第C003版:信息披露
   第C004版:信息披露
   第C005版:信息披露
   第C006版:信息披露
   第C007版:信息披露
   第C008版:信息披露
   第C009版:信息披露
   第C010版:信息披露
   第C011版:信息披露
   第C012版:信息披露
王亚伟二季度更换2/3组合 大幅减持环保农业钢铁水泥
自贸区建设多多益善
庞大集团将定增募资30亿 八成用于还贷
航运业风高浪险 天津海运购船豪掷百亿

2013-09-02

公 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