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3年9月6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时报观察TitlePh

寻找银行股的正能量

2013-09-04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万鹏

  证券时报记者 万鹏

  自2007年底以来,银行股并非A股市场的主角,只有一次例外,那就是去年年底到今年2月份的上涨行情。此后,手游、电子商务、传媒等概念轮番上阵,创业板指数新高不断。近期自贸区概念股的火爆程度更是让人大开眼界,如此的市场氛围更凸显了银行股的落寞。

  最近半年,银行股可谓利空不断,比如,对影子银行的治理、地方融资平台风险、银行息差收窄等等。而“钱荒”的出现,更对银行股造成进一步冲击。不过,如此多的利空给银行股带来的影响更多还是限于心理层面。以工商银行为例,其股价从7月份以来一直维持在近半年的高位。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等大型银行股,也基本处于近半年来的中枢位置。

  在创业板、题材股火爆走势的诱惑下,不少投资者选择了逃离银行股。半年报数据显示,两市16只银行股中,有9只二季度末的股东人数较一季度末有所减少,四大国有银行均在其中。以工商银行为例,其一季度末股东人数为92.20万,二季度末就减少为90.36万,民生银行股东人数更由70.12万下降至63.26万。

  股东人数减少,说明持股集中度在提高,有大机构增持。就民生银行来看,增持的主力为史玉柱家族。而四大银行的增持则主要来自汇金公司,其不仅直接买入大型银行股,还大举买入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间接增持了银行股。刚刚披露的半年报还显示,16家上市银行共实现净利润6191.49亿元,平均净利润增速达13.56%,远远好于此前机构的普遍预测。这或许是汇金公司大举增持的一大动力。

  近年来,围绕银行股的争论中出现了不少外资的声音,在某些时候甚至成为主流,对市场带来较大影响。比如去年9月份和今年4、5月份,外资集体唱空中资银行股,引发了不少投资者的跟风行为。事后来看,这不过是“声东击西”的把戏——不少外资机构不仅并未减持,反而趁机增持中资银行股。

  由此来看,围绕银行股的博弈中,除了把握价值投资的根本之外,还需要学会剔除市场杂音,寻找银行股的正能量。

发表评论:

财苑热评:

   第A001版:头 版(今日40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专 栏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机 构
   第A006版:机 构
   第A007版:基 金
   第A008版:评 论
   第A009版:公 司
   第A010版:公 司
   第A011版:公 司
   第A012版:数 据
   第A013版:市 场
   第A014版:动 向
   第A015版:期 货
   第A016版:个 股
   第B001版:B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B002版:行 情
   第B003版:信息披露
   第B004版:信息披露
   第B005版:信息披露
   第B006版:信息披露
   第B007版:信息披露
   第B008版:信息披露
   第B009版:信息披露
   第B010版:信息披露
   第B011版:信息披露
   第B012版:信息披露
   第B013版:信息披露
   第B014版:信息披露
   第B015版:信息披露
   第B016版:信息披露
   第B017版:信息披露
   第B018版:信息披露
   第B019版:信息披露
   第B020版:信息披露
   第B021版:信息披露
   第B022版:信息披露
   第B023版:信息披露
   第B024版:信息披露
地方债务产能过剩处于可控范围
科技并购大潮再次席卷全球
寻找银行股的正能量
今日导读
特别推荐
[报眼]易方达沪深300医药卫生行业ETF 现正发售中
[报眼]国债期货直通车 资管产品直通车

2013-09-04

头 版(今日4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