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
经济施政新潮涌动 2013-09-05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罗峰
证券时报记者 罗峰 从济南到烟台、青岛,证券时报记者一行在经济一线接触了多个行业、企业,山东蓝色经济的发展势头令记者颇多感触,其中最为感触的是山东省政府的新做法、新思维。 大规划、大投资、大政策,似乎可以概括国内各地区域经济战略的一切。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口号,细细算起已超过十年。有位官员说,每次出新的规划,都会拉上“转型升级”,但政府年年提的背后,是很多政府行为在市场面前的低效。很多看似集约型的经济模式如不注重产出其实就是反复折腾,但地方经济和产业过热可以体现为经济高增速,是政绩的明证,后遗症爆发时,领导可能早已调任、升迁,而下一任也需继续刺激投资来将问题推延。所以,能够不留烂摊子、不当产能过剩的帮凶,其实是潜在政绩。 地方发展,不光是向中央要政策,还可以向改革要红利,更可以定位好政府职能,使得社会和经济释放内在活力。在习惯了强势政府、行政力量安排经济的一些山东官员看来,消化新省长的思路需要点时间,但郭树清的思路和做法并非孤立现象,特别是新一届政府成立后对社会多年来呼吁的“大市场、小政府”模式进行呼应。 今年3月在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新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就说,“转变职能是厘清理顺政府与市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说白了,就是市场能办的,多放给市场。社会可以做好的,就交给社会。政府管住、管好它应该管的事。”他还说,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 后来李克强在国务院会议上又说,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政府工作重点则转到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上来。李克强还说,市场机制本身对经济运行具有自动调节作用,是能够调整一般性经济波动的,如果过多地依靠政府主导和政策拉动,不仅难以为继,甚至还会产生新的矛盾和风险。他说无论是金融、通信、物流,还是养老、医疗产业、非义务教育,都存在行政性垄断、审批过多的问题,市场准入的门槛较高甚至很高,而这些产业恰恰是中等收入阶段发展潜力巨大的产业。国务院层面的改革新潮正在一波一波涌动,指向政府包揽资金、资源分配后的效率和寻租问题。 这正是山东省省长郭树清对政府的手过深干预项目、干预产业的担忧,放手让市场干,政府提供良好的基础平台和公正的市场环境,是市场经济应走的路。包括山东在内的诸多省份正在根据国务院密集出台的各项改革思路进行调整,一些省份渐见成效,广东已是全国保留行政审批事项较少的省份之一,今年又启动了新一轮改革,要实现各级审批事项压缩40%、市县两级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零审批、零收费”。广东喊出了“向自己开刀”、“革自己的命”、“调整深层次的利益格局”,也正在这样做。 由国务院发起、各省纷纷跟进的改革,市场环境的好转可以期待。在民营企业普遍抱怨税负压力过重、政府关卡过多、不时受到不公平待遇的当下,“向改革要红利”或是释放经济活力的上策。 本版导读:
发表评论:财苑热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