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3年9月23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反馈意见两月未现 多空分级基金卡壳

2013-09-23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程俊琳

  证券时报记者 程俊琳

  距离监管部门对上报的多空分级基金第一次意见反馈已过去两个月,至今在基金产品申报进度表中,接收反馈意见一栏中依旧是空白。业内人士认为,这意味着首次反馈意见并未被接受,备受关注的多空分级基金何时获批依然是个未知数。

  “短期内监管部门或许不会受理多空分级基金的反馈意见,一哄而上的多空分级基金将难以获批。”一位业内人士日前透露。据其分析,反馈意见无法到达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基金公司没有按照监管要求完成修改和递交程序;另一种原因则是监管部门不受理。

  值得注意的是,在首批上报的多空分级基金即将达到6个月期限时,监管部门曾于7月18日向四家基金公司征询了反馈意见,这一举动在当时被视为监管部门对此类产品的态度。不过,根据最新的基金产品申报进度表可见,至今已过去两个月时间,首批反馈意见仍未到达监管部门手中。

  “当时,我们按照要求准备了相关资料,涉及风控和投资者适用性等方面的内容。”一家上报了此类产品的基金公司相关部门人士透露,由于当时的反馈意见较为简单,所以公司对反馈结果心存隐忧。

  一位资深产品设计人员告诉证券时报记者,一般而言,对于有反馈意见需要做补充的产品,基金公司通常会在一周之后提交给监管部门。“从工作程序来说,基金公司方面应该已经做好了首次反馈意见的准备,至于这类产品的反馈意见为何‘难产’,并不明确。”上市设计人员说。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上报通道中已聚集了20只不同标的和类别的多空分级基金,这些基金无一例外均处于已受理或是第一次意见反馈阶段。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主任王群航指出,受“光大证券”事件影响,监管层对这类产品的担忧可能加剧,并可能要求相关各方重新评价多空分级基金的潜在风险,进而影响此类产品的审批进度。

  上海一家大型基金公司产品人员也表示,鉴于前期基金公司集中申报的多空分级基金存审批风险,目前公司已经暂停了此类产品的设计和申报计划。“当前的监管风向是对有风险的产品和项目有更高要求,这使得原来基金公司忙于各类创新的步伐或将减慢。”他如是认为。

发表评论:

财苑热评:

   第A001版:头 版(今日48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机 构
   第A006版:市 场
   第A007版:公 司
   第A008版:公 司
   第B001版:B叠头版:中国基金
   第B002版:新 闻
   第B003版:理 财
   第B004版:动 向
   第C001版:C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C002版:行 情
   第C003版:行 情
   第C004版:信息披露
   第C005版:信息披露
   第C006版:信息披露
   第C007版:信息披露
   第C008版:信息披露
   第C009版:信息披露
   第C010版:信息披露
   第C011版:信息披露
   第C012版:信息披露
   第C013版:信息披露
   第C014版:信息披露
   第C015版:信息披露
   第C016版:信息披露
   第C017版:信息披露
   第C018版:信息披露
   第C019版:信息披露
   第C020版:信息披露
   第C021版:信息披露
   第C022版:信息披露
   第C023版:信息披露
   第C024版:信息披露
   第C025版:信息披露
   第C026版:信息披露
   第C027版:信息披露
   第C028版:信息披露
   第C029版:信息披露
   第C030版:信息披露
   第C031版:信息披露
   第C032版:信息披露
   第C033版:信息披露
   第C034版:信息披露
   第C035版:信息披露
   第C036版:信息披露
资管份额转让开闸满月 32只产品挂牌
年内新基金募集4300亿 平均仅16亿
信息快车
中秋节前3天15只基金变更基金经理
基金今年分红165亿元 远超去年同期
反馈意见两月未现 多空分级基金卡壳

2013-09-23

新 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