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
记者观察 多美滋“第一口奶”的必然性 2013-09-25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李雪峰
证券时报记者 李雪峰 近期多美滋“第一口奶”事件触动公众神经,舆论矛头纷纷指向多美滋,而此事亦被认为是以医疗机构为核心、各方充分利用潜规则的商业贿赂事件,简称“多美滋式贿赂”。 应该说多美滋式贿赂与葛兰素史克等外资巨头药企在华卷入的商业贿赂案件并无本质区别,均是利用医疗机构管理制度的漏洞和并不纯净的商业环境达到先入为主的目的。 对于葛兰素史克而言,建立人情关系意在换来医疗机构这一巨大的药品销售市场;对于多美滋而言,第一口奶至少在表面上可以抢占婴幼儿资源,尽管第一口奶会否造成婴幼儿上瘾并无绝对的定论。 如同葛兰素史克一样,多美滋利用第一口奶抢占先机并非始于现在,并且多美滋也绝非首家利用该规则的奶粉企业。但是在利用规则方面,多美滋比本土奶粉企业更为娴熟,这不仅因为多美滋等外资奶粉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长期高居不下,还与多美滋深谙本土操作规则有关。从这个角度而言,本土奶粉企业遭洋奶粉驱逐也就在情理之中,无论是纯粹的商业扩张还是利用潜规则,洋奶粉似乎都更胜一筹。 当然,多美滋在潜规则方面大行其道且“颇有建树”,并不意味这种方式在情理上是可取的,至少抢占第一口奶会造成公众恐慌,这种恐慌不仅仅体现在第一口奶对母乳的剥夺,还会引发第一口药、第一口水、第一款婴幼儿用品等诸多联想。在这里,婴幼儿成为了企业、医疗机构攫取利益的工具,客观上触动了社会底限。 多美滋固然应予以谴责,但背后盘根错节的利益网无疑更值得鞭笞。到目前为止,尚未出现任何一种方式能够从根本上触动前述利益网,包括行政干预与司法介入。这并不是说司法制度过于宽仁,而是前述利益网笃定司法介入不会太深,而仅仅只能圈定几个典型,即所谓的法不责众。 在外资药企商业贿赂案件中,也仅有葛兰素史克等少数药企进入司法流程,更多的外资药企则停留在自查或者被社会舆论谴责的阶段。即便葛兰素史克最终被认定为确实构成商业贿赂,该公司及其产品也不会大规模撤离中国,毕竟葛兰素史克在中国市场有很高的认可度,加上所涉事件并非质量问题。 同样,第一口奶事件也显然不会成为多美滋的坟墓,外资药企或奶企凭借其国际化的质量水准,实际上已“绑架”了国内市场,而这种绑架客观上成为了多美滋的保护伞。甚至某些品牌即便被曝存在质量隐患,也不会造成实质性的负面影响,最典型的案例便是麦当劳。 第一口奶事件败露后,多美滋不应该成为唯一的控诉对象,此事会否导致婴幼儿上瘾同样不应该是最核心的话题。 此事件带来的反思是,如何尽可能地净化商业环境并最终建立起潜规则的防火墙。否则,下一个葛兰素史克及多美滋将接二连三地出现。这个过程必然会牵动很多人的利益,关键看相关部门是否具备强有力的决心、执行力和科学的决策。 本版导读:
发表评论:财苑热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