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5年1月15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中国版IPO为何屡遭投资者反感?

2014-01-11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肖国元
官兵/漫画

  历尽千辛万苦,停了一年多的新股发行(IPO)终于开闸了。面对新股开闸,许多人怀有抵触情绪,认为新股发行会分流二级市场资金,给股价带来压力。因此,为了维护二级市场投资者的利益,必须停止新股发行。这样的观点,在过往20余年的历史中,并不鲜见。每当市场低迷,停止新股发行的呼声就不绝于耳。

  发行新股加大了股票的供给,会影响现有股票价格。这只是一种直观感觉,是复杂关系中的一小部分。发行新股对市场会产生什么影响,是一个非常理论性的问题,比“打压二级市场股价”要复杂得多。简而言之,反对者只看到了新股发行对老股的冲击,而忽略了新股发行对市场效率的提升。可以说,新股发行的实质是,向市场注入新能量并推动老股进而提升整体市场效率。

  为了分析的方便,我们有必要做一些假设,即在新股发行前,二级市场处在均衡状态,亦即二级市场的供求双方势均力敌,由此确定的股价是合理的,是买卖双方认可接受的。另一方面,我们必须假设,全社会所有的资金留驻在股市的部分也是相对固定的,是满足前述交易并可以保证股价均衡的。很明显,这些假设将股市置于一种静态的均衡状态。

  现在,我们假设当证券市场相对封闭时开启新股发行,看看会发生什么。毫无疑问,新股发行需要资金去吸纳。当新股发行后,一些投资者会认购新股。这就需要额外的资金。一般而言,新增资金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投资者手里的闲置资金;二是抛售老股所得。所以,当新股开闸后,投资者的股票需求量与需求结构会发生变化。一些投资者会抛售老股,购买新股。而当比较多的人抛售老股时,老股就面临原有均衡被打破的局面,股价就会下跌。因此,新股发行似乎成了股价下跌的元凶。相反,如果没有新股发行,原有的均衡就可以维持,股价不会下跌。

  然而问题是,这样的均衡局面能维持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解释。一方面,如果没有新股发行,那至少说明市场低迷,发行新股不划算。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当股市处在熊市状态时,二级市场萎靡不振,新股定价不高,难以达到发行者的预期。因此,市场会自动阻止新股加入。此时,即使没有新股加入,原有的老股也会因为经济前景暗淡而下跌。这样看来,股价下跌不是新股发行促成的,而是前景不佳的经济形势让投资者打了退堂鼓。换句话说,在股市低迷之际,即使没有新股发行的冲击,股价照样会下跌。

  另一方面,当新股能够发行了,这至少说明发行者对发行有信心,说明新股定价有吸引力。而如果能够成功发行,那至少说明投资者是认可新股定价的,对新公司是持欢迎态度的。在这种情形下,投资者可以动用的资金,除了抛售老股所得和原有的闲置资金之外,还可以从银行贷款。这就打通了证券市场与其他部门的关系,将股市置于整体经济中。股市与其他部门的互动关系是实际经济联系的真实写照。在这样的条件下,如果投资者抛售老股去买新股,原因在于新股具有比较优势,能给投资者带来更大回报。而闲置资金与银行贷款可以被用于股市投资,那一定是因为股市回报比较高,可以覆盖闲置状态下与存在银行贷款利息状态下的风险。若如此,我们可以得出两个结论:1、新股的素质比老股好,能给投资者带来较老股更大的回报;2、股市处在上升期,投资预期比较乐观,能使资金得到更有效率的使用。而这一切之所以能够成行,都仰赖于好公司与充满活力的经济。

  因此,“新股发行分流资金,导致二级市场股价下跌”的说法是片面的。其实质在于将股价静态化、固态化,而忽略了股票的动态性与竞争性。同时,这样的观点还将股市与经济的其他部分割裂开来,忽视了经济的整体性与交互性。也就是说,正常而言,主导股价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决定公司回报的经济因素,即宏观经济与企业前景。在这样的逻辑里,我们看到的不是新股发行压低股价,而是蓬勃的经济、活跃的市场吸引更多的公司来上市。当新股发行畅通无阻时,越来越多的新股并没有压垮股价。而当投行门可罗雀时,二级市场尽显颓废与萎靡。因此,我们几乎不可能在新股发行与股价下跌之间建构起严谨的因果关系。

  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一点,我们可以避开复杂的股市而走进实体经济领域。最鲜活的例子是,iPhone(苹果)手机的面市打破了原有手机市场的均衡,其他手机纷纷降价。这相当于老股被人抛弃,股价下跌。当然,如果没有iPhone手机的出现,原有手机厂商可以优哉游哉享受美好时光。但是,这样的假设是不真实的,只是少数人的臆想。手机市场正是通过新手机的不断加入而蓬勃发展,生生不息。回过头来看,股市也是如此,不可能停留在静止状态而拒绝来者。

  因此,对于新股发行,我们既要看到它吸血的一面,更要看到它造血的一面。而且,整体而言,初期的吸血只是一个点火动作。由此,其所吸血液会产生“核裂变”而转化为源源不断的利润流。因此,数量上,造血量会远远大于吸血量。当然,这只是一种理论状态;实际结果往往会有出入。有些公司吸血后得了败血症,不仅不能造血,还浪费了原初的血液。这大概是中国版IPO屡遭投资者反感的主要原因吧!

发表评论:

财苑热评:

   第A001版:头 版(今日60版)
   第A002版:关注证监会新闻发布会
   第A003版:公 司
   第A004版:要 闻
   第A005版:热 线
   第A006版:百姓头条
   第A007版:调 查
   第A008版:财苑社区
   第A009版:财 技
   第A010版:股 吧
   第A011版:故 事
   第A012版:技术看台
   第A013版:悦 读
   第A014版:数 据
   第A015版:信息披露
   第A016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B002版:信息披露
   第B003版:信息披露
   第B004版:信息披露
   第B005版:信息披露
   第B006版:信息披露
   第B007版:信息披露
   第B008版:信息披露
   第B009版:信息披露
   第B010版:信息披露
   第B011版:信息披露
   第B012版:信息披露
   第B013版:信息披露
   第B014版:信息披露
   第B015版:信息披露
   第B016版:信息披露
   第B017版:信息披露
   第B018版:信息披露
   第B019版:信息披露
   第B020版:信息披露
   第B021版:信息披露
   第B022版:信息披露
   第B023版:信息披露
   第B024版:信息披露
   第B025版:信息披露
   第B026版:信息披露
   第B027版:信息披露
   第B028版:信息披露
   第B029版:信息披露
   第B030版:信息披露
   第B031版:信息披露
   第B032版:信息披露
   第B033版:信息披露
   第B034版:信息披露
   第B035版:信息披露
   第B036版:信息披露
   第B037版:信息披露
   第B038版:信息披露
   第B039版:信息披露
   第B040版:信息披露
   第B041版:信息披露
   第B042版:信息披露
   第B043版:信息披露
   第B044版:信息披露
中国版IPO为何屡遭投资者反感?
家庭主妇这样看CES
当屌丝们走进电影院
未来的写字楼是啥样的?

2014-01-11

财苑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