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5年1月15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从“刚性兑付”依赖症中醒来

2014-01-11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方丽

  证券时报记者 方丽

  据证券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13年爆发出“兑付风险”的信托产品达到11只,虽然占比很低而且暂时未出现无法兑付情况,但“刚性兑付”这块信托业的金字招牌摇摇欲坠。投资者必须从“刚性兑付”依赖症中醒来,购买产品要认真考量,最好亲赴项目所在地考察。

  上海攀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执行总裁王梦怡表示,刚性兑付主要在房地产信托、政府平台融资类信托等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以及银信合作理财产品中被执行,它推动了新业务的发展,解除了投资者疑虑,但是,实际兑付风险是一直存在的。从目前看,刚性兑付有自身缺陷,不过,信托业的发展还是需要刚性兑付的支撑。

  启元财富投资分析总监汪鹏也表示,就目前看,刚性兑付的潜规则终有一天会被打破,但究竟什么时候还很难说。目前信托业还需要“刚性兑付”,一旦被打破,可能会对固定收益类产品产生影响,增加营销难度等。

  正是因为“刚性兑付”,不少投资者投资信托产品只关注期限和收益,对具体投向并不在意。而在未来“刚性兑付”可能被打破的背景下,投资者一定要认真把好风控这一关,比如看购买产品中是否存在质押或抵押资产以及多重担保。王梦怡也建议,投资人在购买信托产品时,还是要关注一下项目本身实际内容,关注风险,不要盲目追求高收益,风险和收益相匹配才是资本市场永恒的规律;尽量选择行业内口碑较好的信托公司,最好能够关注信托公司股东背景,以评判实际的“兑付能力”。

  在证券时报记者看来,如果投资者肯花100万元以上去投资一只信托产品,不妨去具体项目所在地看看,可能很多问题都有答案,而成本不过是几千元的旅费,也算是一趟旅行。与其相信银行理财师、第三方理财经理的忽悠,不妨相信自己的眼睛。

发表评论:

财苑热评:

   第A001版:头 版(今日60版)
   第A002版:关注证监会新闻发布会
   第A003版:公 司
   第A004版:要 闻
   第A005版:热 线
   第A006版:百姓头条
   第A007版:调 查
   第A008版:财苑社区
   第A009版:财 技
   第A010版:股 吧
   第A011版:故 事
   第A012版:技术看台
   第A013版:悦 读
   第A014版:数 据
   第A015版:信息披露
   第A016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B002版:信息披露
   第B003版:信息披露
   第B004版:信息披露
   第B005版:信息披露
   第B006版:信息披露
   第B007版:信息披露
   第B008版:信息披露
   第B009版:信息披露
   第B010版:信息披露
   第B011版:信息披露
   第B012版:信息披露
   第B013版:信息披露
   第B014版:信息披露
   第B015版:信息披露
   第B016版:信息披露
   第B017版:信息披露
   第B018版:信息披露
   第B019版:信息披露
   第B020版:信息披露
   第B021版:信息披露
   第B022版:信息披露
   第B023版:信息披露
   第B024版:信息披露
   第B025版:信息披露
   第B026版:信息披露
   第B027版:信息披露
   第B028版:信息披露
   第B029版:信息披露
   第B030版:信息披露
   第B031版:信息披露
   第B032版:信息披露
   第B033版:信息披露
   第B034版:信息披露
   第B035版:信息披露
   第B036版:信息披露
   第B037版:信息披露
   第B038版:信息披露
   第B039版:信息披露
   第B040版:信息披露
   第B041版:信息披露
   第B042版:信息披露
   第B043版:信息披露
   第B044版:信息披露
追信托宜走“窄”道 精选不追新
从“刚性兑付”依赖症中醒来
险资入市 市场先生一笑而过
2013年投连险大获全胜 激进型业绩达5.75%
一位网购用户对支付模式的自白

2014-01-11

财 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