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5年1月15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建信基金投资总监梁洪昀:TitlePh

寻找业绩弹性和风控的平衡点

2014-01-13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孙晓霞
梁洪昀

  证券时报记者 孙晓霞

  以控制下行风险见长的建信基金,有一位巴菲特的信徒——投资总监梁洪昀。

  梁洪昀特别强调复利在长期投资中的作用。他认为减少亏损是复利发挥效力的关键。这是一个容易理解的数字规律,一只股票如果价格下跌30%,则需再上涨近50%价格才能回到原位。

  但是,任何投资目标都要受约束条件的限制。无论是单只股票还是投资组合,减少亏损需要严控下行风险,而这通常会减小业绩上涨的弹性。那么,在一个下跌或震荡的市场环境里,基金经理如何做到既控制好下行风险,又能充分捕捉市场机会,保持业绩的弹性?证券时报记者的采访由此开始。

  兼顾业绩和风控

  证券时报记者:能否结合您的投资实践,谈一下如何在控制下行风险的同时兼顾业绩的上涨弹性?

  梁洪昀:每种投资方法都有不同的风格特点和相应的短处,但从概率上来讲,能够将两种风格结合实现的肯定是少数。市场上,有些公司为保障基金安全性,下行风险控制得很好,也有一些公司打法比较猛,在市场机会大时能迅速引领市场。这两种投资风格,通常是一个互相借鉴的过程。我们希望从个股的挖掘等技术方面和估值把握等艺术方面平衡好这两者的关系。

  证券时报记者:具体到建信基金2013年在A股的投资,这方面的经验是什么?

  梁洪昀:总结建信去年的操作,整个团队对宏观经济、市场以及资产的判断基本到位。例如市场去年年初普遍对经济复苏预期很高,但我们当时一致认为经济可持续性不足,二季度以后宏观经济更有可能达不到预期,市场后期表现印证了我们的判断。在资产配置方面,我们也没有犯大的错误,还抓住了一些热点板块和表现非常好的品种。但在自下而上的个股挖掘方面,我们比别人下车早了些。这对我们后来的业绩弹性产生了一定影响。

  证券时报记者:比别人提前退出的主要原因是估值太高吗?

  梁洪昀:是的。多年来,建信投研呈现的整体风格是,对估值的容忍度比较低。我们认为,估值太高的时候,再好的成长空间最终也不会创造好的投资收益。这种风格,到目前为止我们不想改变。但未来,在技术方面,我们要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及个股的挖掘能力,尤其是对于有把握的投资机会,要提高配置集中度,这一点,表面上看是加大了风险,但如果确定性比较高,实际上是增加了组合的安全性。

  证券时报记者:建信在投资的风险约束方面有硬性指标吗?

  梁洪昀:有。比如说在行业配置上,公司对行业的偏离度有一定限制,不允许有很极端的做法,比如把一半以上的仓位投到某个行业。

  证券时报记者:价值投资者主要是寻找价值洼地,而考虑估值更多趋向于对市场情绪的把握,这两者是不是有矛盾?

  梁洪昀:不是说所有的价值和成长都是相背离的。例如,2013年涨得很好的一些股票,业绩确实超预期。虽然到了最后,其中一些股票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估值泡沫。实际上,对我们而言,公司的基本面及业绩增长的分析还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把握企业估值,尤其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估值的扩张和收缩究竟能达到什么程度,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证券时报记者:那么,具体到您管理的产品和建信的整个投研团队,2013年的实战对您投资方法的启发是什么?

  梁洪昀:建信目前这套以稳健为目标、严控下行风险的理念,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我们不希望看到业绩的大起大落,这会使投资者很难清晰地把握公司的风格。同时,从历史上来看,这套体系曾使我们避开了基金业的一系列踩雷事件。未来,我们还需要在严控下行风险和业绩的上行弹性方面寻找到更好的平衡点。

  投资思想模型化

  证券时报记者:作为建信旗下3只指数基金的管理者,您如何看待指数基金在目前A股市场环境下的资产价值?

  梁洪昀:首先从定位上看,指数基金是工具类产品,是资产配置工具。它的第一优势是成本很低,第二优势是业绩的可预测性较强。由于指数基金尤其是纯被动指数基金基本上只和市场整体表现相关,与管理人主动发挥的好坏关联度较弱,因此,现阶段它更适合机构投资者作为配置性工具,如保险公司。在机构做大类资产切换的时候,指数基金也是一个必要的品种。

  其次,即使在弱市里,指数基金依旧是抓取波段收益的最好投资标的。漫漫熊市从2010年算起到现在已持续3年时间,但在这期间,指数的阶段性反弹并不少。众所周知,凡在弱市表现好的品种,由于防御性特点和仓位限制,掉头速度也比较慢,这个时候,指数基金就是一个捕捉反弹最好的工具。

  证券时报记者:您认为优秀的指数基金管理人应该具备什么素质?

  梁洪昀:我觉得模型化功底很重要。如何保障组合最优化,减少交易成本,缩小跟踪误差,需要一定的模型化功底,这涉及组合优化问题。具体操作上,主要还是分析股票之间、个股和指数之间的相关性和波动性等,最后制定出组合的纯被动最优解。主动方面,主要是捕捉市场机遇,并提前制定好在风控前提下能稳定跑赢市场的资产模型。这首先来自基金经理的判断力,然后将这个判断模型化,但最重要的还是思想。

  证券时报记者:能否举例说明您是如何实现思想模型化、数据化呢?

  梁洪昀:假如管理人觉得估值很重要,就涉及选择哪些因子,如何验证,在模型里如何应用,如何平衡该指标和风险控制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这就是思想的模型化过程。例如市盈率这个指标,从表面上看,市盈率具备明显的行业特征,有些行业高,有些行业低,我们必须将行业自身属性等因素过滤掉,取得可比的单纯市盈率因子,再通过模型来检验。

  总之,我们做指数投资的目标是尽可能稳健地把投资者送到站,中间不要有大的颠簸。我们不希望基金业绩出现大幅度回撤,也就是说阶段性地表现好或者阶段性地表现差。

  证券时报记者:您如何看待今年的市场?

  梁洪昀:总体而言,2014年应该是调整年。市场没有趋势性机会,仍然是结构性行情。虽然自上而下没有太大机会,但风险也不像一些悲观者认为的那样大。一个重要依据是,政府目前可动用的资源依然较多。同时,央行对货币市场也是有控制力的。预计投资机会依然主要存在于自下而上的个股选择中。

发表评论:

财苑热评:

   第A001版:头 版(今日48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聚焦“新三高”
   第A006版:印象林立
   第A007版:市 场
   第A008版:文 件
   第A009版:评 测
   第A010版:公 司
   第A011版:公 司
   第A012版:信息披露
   第A013版:信息披露
   第A014版:数 据
   第A015版:行 情
   第A016版:行 情
   第B001版:B叠头版:中国基金
   第B002版:新 闻
   第B003版:理 财
   第B004版:对 话
   第B005版:理 财
   第B006版:数 据
   第B007版:数 据
   第B008版:基金经理
   第C001版:C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C002版:信息披露
   第C003版:信息披露
   第C004版:信息披露
   第C005版:信息披露
   第C006版:信息披露
   第C007版:信息披露
   第C008版:信息披露
   第C009版:信息披露
   第C010版:信息披露
   第C011版:信息披露
   第C012版:信息披露
   第C013版:信息披露
   第C014版:信息披露
   第C015版:信息披露
   第C016版:信息披露
   第C017版:信息披露
   第C018版:信息披露
   第C019版:信息披露
   第C020版:信息披露
   第C021版:信息披露
   第C022版:信息披露
   第C023版:信息披露
   第C024版:信息披露
2014年投资主题仍是成长股
互联网不能碰金融红线
寻找业绩弹性和风控的平衡点

2014-01-13

基金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