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5年1月15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记者观察TitlePh

院士光环不是上市公司质保标签

2014-01-13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仁际宇

  证券时报记者 仁际宇

  近期,中科院院士王正敏涉嫌学术不端的风波,无可避免地冲击了一家与他有合作关系的上市公司。A股市场上有着院士概念的上市公司不在少数,然而事实告诉投资者,院士光环并不是上市公司的“质保标签”。

  2012年11月,中科院收到来自复旦大学附属耳鼻喉医院一名工作人员对王正敏院士的投诉,投诉内容涉及王正敏涉嫌学历造假、学术抄袭、院士申报材料造假等问题。此后,有媒体报道称,王正敏研发的国产人工耳蜗直接克隆了澳大利亚产样机。而正是这个人工耳蜗产品,将王正敏与一家上市公司联系了起来。

  2004年,这家上市公司通过子公司收购了人工耳蜗项目的全部知识产权。而这项知识产权就来源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的王正敏,彼时,王正敏还不是院士。2005年,王正敏当选院士。按照这家上市公司相关人士的说法,王正敏之所以能当选院士,人工耳蜗方面成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从2004年至今,这家公司的人工耳蜗项目一直是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如今,王正敏身陷造假丑闻,上市公司的股价也因此剧烈波动。

  在A股市场中,拥有院士光环的上市公司为数不少。例如福晶科技、安泰科技等公司,现任高管当中就有院士;隆平高科、机器人等上市公司,也与院士有着紧密的合作关系。而一些处于垄断行业中的央企,与院士级别科学家的合作更是频繁。

  但院士并不是上市公司的“质保标签”。一方面,是国内院士选拔和培养制度的缺陷。近年来,多名院士和院士候选人爆出学术丑闻,这些问题主要与学术造假、论文抄袭有关,可见在一定程度上,部分院士或准院士的学术水平并不过硬。

  另一方面,大多数院士的工作领域属于科技前沿,距离产业化尚有差距。即便有一些院士从事的研究接近于实际应用,有产品或服务,也和通过这些产品或服务赚钱仍然是两码事。优秀的科学家未必是优秀的企业家,好的产品未必等于好的收益。

  不过,在海外发达国家的成熟资本市场里,也有不少院士级的科学家在从事创业和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其中也不乏成功的案例。

  由此可见,不能说有院士概念的上市公司不靠谱,只是没有证据表明有院士概念的上市公司会比其他公司更有优势。上市公司是否拥有院士、投资项目是否有院士参与,不应成为投资者作出判断的主要依据。

发表评论:

财苑热评:

   第A001版:头 版(今日48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聚焦“新三高”
   第A006版:印象林立
   第A007版:市 场
   第A008版:文 件
   第A009版:评 测
   第A010版:公 司
   第A011版:公 司
   第A012版:信息披露
   第A013版:信息披露
   第A014版:数 据
   第A015版:行 情
   第A016版:行 情
   第B001版:B叠头版:中国基金
   第B002版:新 闻
   第B003版:理 财
   第B004版:对 话
   第B005版:理 财
   第B006版:数 据
   第B007版:数 据
   第B008版:基金经理
   第C001版:C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C002版:信息披露
   第C003版:信息披露
   第C004版:信息披露
   第C005版:信息披露
   第C006版:信息披露
   第C007版:信息披露
   第C008版:信息披露
   第C009版:信息披露
   第C010版:信息披露
   第C011版:信息披露
   第C012版:信息披露
   第C013版:信息披露
   第C014版:信息披露
   第C015版:信息披露
   第C016版:信息披露
   第C017版:信息披露
   第C018版:信息披露
   第C019版:信息披露
   第C020版:信息披露
   第C021版:信息披露
   第C022版:信息披露
   第C023版:信息披露
   第C024版:信息披露
中海地产弃区域布局将分立三独立公司
新闻短波
阿里领打手游价格战 腾讯强调平台优势
院士光环不是上市公司质保标签
欧浦钢网:一体化钢铁综合物流服务商
公司新闻

2014-01-13

公 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