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5年1月14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算法经济TitlePh

四论房屋过剩论不能成立

2014-02-18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李斌

  目前,房屋过剩论喊得山响,颇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房屋市场似乎的确存在着某些局部的过剩。这下子可了不得了。“崩溃论”借机出笼,一些人添油加醋,乘势鼓噪。这个局面是需要仔细分析的。

  首先,“黑灯小区”的出现只不过表明,前些年由于房屋紧俏所导致的“楼花”销售模式得到了削弱,现房销售有所增长。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商品都是堆在那里叫卖的,我们从来都习以为常,为什么房屋销售一进入现货模式,有些人就要大惊小怪呢?为什么一间房屋一旦建成,马上就要有人入住,否则就是“过剩”呢?所以,过剩论反映了人们长期受到房屋紧俏的折磨、如今反而对现货销售感到不习惯了。须知,作为一种超级耐用品,房屋的销售期和使用中的闲置时间都可能会比较长,这应当被视为一种正常情况。由于房屋不能随身携带,一个社会需要建设和置备的房屋,应当远远多于每时每刻处于使用之中的房屋。

  对于快速扩张的中国城市来说,道理尤其如此。不能指望每年的土地出让量、建设开工量、完工量和销售量都恰好同步地、精确地匹配,这是绝对不可能做到的,也是没有必要的。

  不是这个多了,就是那个少了;不是这个迟了,就是那个早了。需求也不是完全刚性的,总会起起伏伏,时涨时落。所以,具体到每年的市况,房价涨涨跌跌,也就是正常的。重要的是看到“几亿农民要进城”这个大背景,从这个大前提出发来看一时一地的市场,来制定政策,也就豁然开朗、游刃有余了。目前的任何过剩,都是局部的、暂时的现象,都不足为虑。房价的任何下跌,都只跟范围十分有限的当事人有关,是他们自己的事,而不可能侵害到经济的大局和公众的普遍利益。古语云:“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房地产市场的结构调整,将会迎来重大的发展契机。可以设想一下,假设明天的房价突然降低50%(甚至更多),市场上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呢?一定是广大消费者重新踊跃购房、装修、消费,带动相关行业重入繁荣。只要放开土地供应,实行彻底土改,中国房地产业必将进入一个薄利多销的、健康发展的新时期。人民将会满意,而房地产开发商们也将会平等地获得稳步发展的机会。

  某些三四线城市目前有一些空房子,可是,一般所忽视的是,这些空房子的存在正是这些城市可能要取得重大发展的前奏和序曲,这是发展的一种形式。大城市房价畸高,生活品质下降,这给中小城市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中小城市可以利用低廉的房价、清洁的空气、优美的环境、便利的设施以及其他优质服务来吸引移民,包括吸引大城市的单位、企业、项目、资金和人才向中小城市转移。这些城市的政府最好积极地、有意识地这样做,否则,机会就将被其他城市抢走。

  目前,我国城市的自有住房率过高,而供广大流动人口和年轻人居住的出租房屋比例过低,旅馆业、公寓出租业以及其他廉价居住的业态都很不成熟,而居住用地价格以及住房价格单方面高企;这种结构性病症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居住用地价格十倍地高于工业用地,这必然导致城市新区人口不足,劳动力短缺,这是一个无需提供经验证据就可以作出的确定性结论。这是百分之百的愚蠢政策。需要认识到,放开土地和房屋的供应是从根本上医治这些弊病的前提。只有房屋数量的充裕和随之而来的价格下降才能刺激房屋出租业的发展。种种廉价居住方式的发展,最终才能缓解城市的用工荒。没有这个前提,眼睛都盯着开发商的暴利,哪个企业还有兴趣去做这种辛苦而微利的生意呢?

  房屋过剩论和“崩溃论”主要是卖方利益集团发明出来的一种恐吓之词,其目的在于吓阻政府实行土地改革以及其他种种势在必行的结构调整措施,以便维持房产的泡沫。这同证券市场中编造题材操纵股价的手法是一样的。这是一个屡试不爽的手段,即使它已经重复使用过许多次,其效力依然如故。我们的政府最喜欢的事情之一,就是搞一时一地的供求匹配;政府官员们最害怕听到“过剩”和“破产”两个词语,一听说哪个企业要破产了,一二把手就会马上出面,飞奔过去,亲切关怀,施以恩惠。而十分不幸的是,许多意图购房的民众也加入了“房屋过剩”的大合唱中,他们天真地以为,这样造造势,开发商们就会陷入恐慌,从而同意降价;其他买家就会止步不前,于是自己就可以择机行动。殊不知,这样的心思早被开发商们看透,开发商们对于经济局势的研究要比一般民众专业得多。结果是,这样的大合唱只是吓阻了政府打破泡沫的决心,许多人都一边唱空一边“偷偷地”跑去买房了,房价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而众多房企的利润则在刚刚过去的一年中创出了新高。

  最后,再来谈谈国土资源部。近日,该部的去留问题终于引起了媒体的关注,而笔者再次重申以下观点,即土地管理权应当完全下放地方政府,国土资源部是务必需要撤消的。该部长期实行所谓“最严格的土地管理政策”,房屋供应不足与房价畸高正是这一政策的直接后果。而根据本栏目已经作出的一系列论述,我们可以断言,这是一项颠倒是非的、极端错误的政策。我国的土地要还权于民,这项政策要停止执行,执行这个政策的部门也应当解散。

  从表面上看,这是一项基本国策,这个部门只是负责它的执行,而实际上的因果关系恰恰是颠倒的。制造土地紧张的形势显然是这个部门的利益所在,尤其是在国土格局处于急剧变化的进程中,它真正获得了“天赐良机”。这样做既可以树立它忠于职守的形象,又可以为它谋取到巨大的权力。这个部门的宣传是相当成功的。根据有关民意调查,现在,不仅大部分官员和国民都相信城市化正在吞噬耕地,连许多著名的经济专家也包括在内。“最严格的土地管理政策”就建立在这样的“民意基础”之上。

  盛极而衰,物极必反。国土部的去留成为话题,表明真相可能已经难以掩盖了。是及时作出必要的调整呢,还是继续一唱三叹、慢慢来,我们且看即将来临的“两会”吧。

发表评论:

财苑热评:

   第A001版:头 版(今日52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越秀集团揽十大金融牌照
   第A006版:机 构
   第A007版:基 金
   第A008版:数 据
   第A009版:公 司
   第A010版:公 司
   第A011版:数 据
   第A012版:专 题
   第A013版:市 场
   第A014版:动 向
   第A015版:期 货
   第A016版:个 股
   第A017版:信息披露
   第A018版:信息披露
   第A019版:信息披露
   第A020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B002版:信息披露
   第B003版:信息披露
   第B004版:信息披露
   第B005版:信息披露
   第B006版:信息披露
   第B007版:信息披露
   第B008版:信息披露
   第B009版:信息披露
   第B010版:信息披露
   第B011版:信息披露
   第B012版:信息披露
   第B013版:信息披露
   第B014版:信息披露
   第B015版:信息披露
   第B016版:信息披露
   第B017版:信息披露
   第B018版:信息披露
   第B019版:信息披露
   第B020版:信息披露
   第B021版:信息披露
   第B022版:信息披露
   第B023版:信息披露
   第B024版:信息披露
   第B025版:信息披露
   第B026版:信息披露
   第B027版:信息披露
   第B028版:信息披露
   第B029版:信息披露
   第B030版:信息披露
   第B031版:信息披露
   第B032版:信息披露
货币政策放松的可能性小
四论房屋过剩论不能成立
温州推新法规,民间借贷将合法化
大城市不拼背景是一种假象
银行理财要逐步实现“基金化”

2014-02-18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