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
降准是猛药 未到用药时 2014-04-09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
“今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跌破7.5%是个大概率事件,至于大家关心的今年会否降准,这是‘猛药’,仍未到时候。”国信证券首席宏观研究员钟正生在做客证券时报网财苑社区时,就今年宏观经济和货币政策的看法,发表了上述观点。 上周三,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了一系列举措。市场担忧如果经济下滑趋势明显,未来是否还会出台进一步的经济刺激政策?钟正生认为,目前的一系列举措只是加快“已确定的扩内需、稳增长措施”而已,即财政政策上定向发力,以及货币政策上中性维稳;目前就业市场波澜不惊,真正底限远未触及。因此,只会是托底经济的“微刺激”,不会有大干快上的“总动员”。他认为,给实体经济输血,不止货币政策放水一途,给小企业减税亦大有可为。在投资倒逼信贷的内生货币环境下,当下松动财政政策要比松动货币政策有效。二季度资金价格走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刚性部门的融资需求消涨情况。如果地方债治理仍然严格,房地产调控没有明显松动,那么利率不敏感性部门的融资需求仍将被抑制,并可能带来长端利率的下行;如果政府局部松动房地产调控,定向发力基建项目,那么利率不敏感性部门的融资需求可能再度释放(当然,不会是巨无霸的量级),这对长端利率可能就是一个利空。展望今年,地方杠杆率过快攀升,信用风险过快累积,将是悬在财政刺激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本次会议强调“把政策支持和市场机制有效结合”。 对于大家关心的GDP,钟正生说,李克强总理在两会结束后的记者会上强调,就业是增长的底线,稳增长的目的是为了保就业。在中国潜在增长率下沉的背景下,经济下滑但就业稳定的情况是更可能出现的。正是基于这一考虑,市场现在多将政府能够容忍的增速底线推定下调至7.2%。所以,今年全年GDP跌破7.5%是大概率事件。当前就业市场波澜不惊,这是这届政府似乎更加有“定力”的根源所在,显然增长与就业间的关系发生了结构性变化。 至于货币政策,不少财苑网友都关心今年会否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钟正生认为,降准是一剂“猛药”,目前仍未到时候。钟正生解释,2000年以来,我国存款准备金率只有两次下调周期:第一个周期开始于2008年10月,到2008年底连续三次,共下调了1.5%;第二个周期开始于2011年12月,后在2012年2月24日和5月18日又分别下调。而这两次下调存准周期之前,都出现了经济增速过快下滑、外汇占款流入规模锐减甚至出现流出。在微观层面上,则表现为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不振,货币乘数大幅萎缩。 而目前货币政策的约束条件并非基础货币的过度紧缩(市场仍在争议资金面为何超预期宽松),也并非货币乘数的大幅走低(相比前两次下调存准前,目前的货币政策乘数并未明显降低),因而不需要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来扩大货币供应。即便近期人民币汇率波动率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单向预期也有改变,但判断外汇占款就此跌入低谷,因而需要下调存准来加以对冲,稍显草率。毕竟,中美经济增长的换挡才刚刚开始,人民币汇率决定的本源(经济增长前景或者说生产率)并未发生根本变化。除非看到经济增速过快下滑,而外汇占款流入规模锐减,才是预判降准的适宜时点。 钟正生进一步解释,即便货币市场流动性吃紧,商业银行放贷受阻,央行也完全可以先暂停正回购,开启逆回购,动用SLO(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和SLF(常设借贷便利)等来释放流动性。因此,不管是从维稳经济的前瞻考虑,还是从维稳货币的当务之急来看,目前央行完全没有必要诉诸存准这一效果刚猛、信号强烈的货币政策工具。 (更多访谈内容欢迎进入财苑社区http://cy.stcn.com) 本版导读:
发表评论:财苑热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