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
焦点评论 金融市场“池子”面临升级 2014-04-22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王宸
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尽管2014年第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环比增长1.4%,维持继续扩张的势头,但同比增长为7.4%,仅略高于市场普遍预期的7.3%,相比2013年一季度回落0.3个百分点,中国经济放缓的声音再度甚嚣尘上,对中国股市的悲观论调也层出不穷。但短期经济收缩往往有股市牛市伴行,因经济放缓而做空中国股市将遭受教训,美国经济衰退迄今的美股牛市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中国经济继续扩张过程中出现的同比数据下滑,以及由此产生的部分领域收缩,既不是衰退,也不是通缩,对中国股市的影响是短暂的。 经济放缓 挤出社会剩余资金 随着人民币春季跌势,中国房产市场放缓被高度关注,许多地方出现了房价下跌、企业倒闭、资金出逃等问题,这正是部分经济领域放缓甚至收缩所产生的挤出资金的效应,也是俗语所谓的“房市资金进入股市”的一个侧面写照。但是,中国房产市场规模庞大且复杂,仅仅购房者资金撤退,未必支持股市一定走强,从地域或局部的角度看,存在部分房市资金进入股市的可能。更多的则是近些年来愈演愈烈的各个领域的“热炒潮”逐渐降温,像投资收藏的金珠宝玉、奢侈品收藏、名贵物品收藏等众多领域,都随着经济短期收缩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温,也都存在着挤出大量社会剩余资金的效应,这是经济短期放缓所产生的第一个直接且重要的结果。 与国务院部署清理整顿各地各类交易场所有相同的道理,社会剩余资金被经济降温挤出之后,都会重新寻找追逐利润的场所,余额宝等货币基金借助于互联网手段迅速聚集社会剩余资金、形成巨额规模,就是很好的例子。但是,社会剩余资金的宏观体量是巨大的,也不可能都进入互联网金融的渠道,而且随着宏观经济环比继续扩张还可能会回流进实体领域,支持部分行业领域回暖。总体来看,只要宏观经济环比扩张,担忧经济放缓或下滑都是不恰当的,更准确的说法是中国正在经历结构调整的波动期,经济可能面临或快或缓的切换,因此,其未来走势是十分复杂多变的,但无论如何金融市场无疑将是一个很好的“池子”,在大量社会剩余资金快速流动切换的过程中,这个“池子”有可能会变大。 金融市场“池子” 面临升级 众所周知,“池子”这一概念是央行行长周小川提出来的,至今中国金融市场的池子越来越大,且将在落实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不断升级,“池子”也从最初针对国外资金的进入变得更为全面,国内天量的社会剩余资金从行业领域中被挤出之后,在快速流动切换的过程中也会进入“池子”。作为货币基金的余额宝,虽然并不直接投资股市债市,但是却与众多投资于股市债市的金融机构之间存在拆借关系,从而间接地表现出资金支持股市债市的效应。社会剩余资金的流动切换是同样的道理,这些资金推高部分行业领域快速升温也会刺激股市资金的追逐,而通过金融中介间接地支持股市债市的可能就更多了,这是中国金融市场的“池子”面临的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因而做空中国股市风险是很高的。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于3月21日推出上证50指数股指期货、中证500指数股指期货的仿真交易,中国股票市场股指期货系列将面临丰富升级的发展前景,沪深300股指期权、个股期权仿真交易也已上线,虽然这些衍生品都能增加做空的手段工具,但却同样是做多的手段和工具,股市升级已经脱离了需要单边资金推动的阶段,未来结构性行情将会更多,而这也是股市财富效应的重要条件,吸引聚集社会剩余资金进入“池子”的基础更为巩固,社会剩余资金在流动切换中直接或间接地进入股市债市的前景将越来越清晰。此外,发行优先股回购普通股、强制分红、税费政策调整、推出T+0制度等众多改革措施陆续面世,将会更为增强股市债市的“池子”效应、财富效应,而资金从股市撤出流入热炒领域的前景已经被经济放缓和全球放缓所阻滞。 中国财富效应举世瞩目 中国经历改革开放迄今,经济增长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动力,全球经济复苏中的中国因素不可或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所有这些因素都支持中国财富效应的全球化。换句话说,中国的财富效应将是世界经济复苏增长的主流之一,这是举世瞩目、世人皆知的。而中国财富效应除了实体经济领域的创富效应之外,金融市场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领域,就像美国的“401K”,中国在推动社保基金、养老金等长期资金入市方面,也有持续不懈的努力,这些都是金融市场财富效应的一些重要反映。一旦社会剩余资金在短期内大量涌入股市债市,财富效应将会迅速确立,并真正产生一次“财富行情”。 本版导读:
发表评论:财苑热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