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4年5月12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携号转网 才是降电信资费“大杀技”

2014-05-12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郭文婧

  5月9日,有关部门宣布所有电信业务资费均实行市场调节价,电信企业可自主制定资费方案,确定具体资费结构、资费标准及计费方式。

  横向比较,我国的电信资费标准依然偏高,特别是上网费仍贵得有点离谱。电信资费实行市场调节价,能否导致资费大幅下调呢?我看很难。

  资费下跌的基本前提是充分竞争,但我国基础电信运营商只有3家,垄断性强,市场结构决定了即使放开定价也不足以形成充分竞争。虽然加上19家虚拟运营商,我国运营商总量达到22家,但前者需向三大基础运营商租借网络,这就注定了虚拟运营商顶多发挥一下鲶鱼效应,靠它改变竞争格局几无可能。欧洲总共有7亿多人口但有15家电信基础运营商,美国3亿多人口但有4家电信基础运营商,日本1亿多人口有6家,我国香港只有700万人口但有17家运营商参与竞争。也就是说,增加我国的电信基础运营商,减少市场垄断性是让老百姓受益的最重要途径。

  市场竞争不充分另一个更重要原因是缺少“携号转网”制度。携号转网实际上赋予了消费者用脚投票的权利,国外的实践证明,无障碍的携号转网才能让竞争落到实处,才是降资费的“大杀技”。目前,在世界大部分地区手机用户实现携号转网只要半小时即可办妥,固定电话转网也仅需几天时间。而我国2010年在天津和海南启动手机携号转网试点以来,几乎没有进展,基本上宣告失败了。从调查看,超过7成的用户表示即使不满意运营商的服务也不愿换号,可见缺少携号转网政策,直接导致电信业竞争不足。没有携号转网,竞争就不足,自主定价意义就有限,我国的电信资费格局就难以真正打破。

发表评论:

财苑热评:

   第A001版:头 版(今日60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专 栏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聚焦资本市场新“国九条”
   第A006版:机 构
   第A007版:市 场
   第A008版:评 论
   第A009版:公 司
   第A010版:公 司
   第A011版:公 司
   第A012版:公 司
   第A013版:基金动向
   第A014版:基金深度
   第A015版:数 据
   第A016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B002版:信息披露
   第B003版:信息披露
   第B004版:信息披露
   第B005版:信息披露
   第B006版:信息披露
   第B007版:信息披露
   第B008版:信息披露
   第B009版:信息披露
   第B010版:信息披露
   第B011版:信息披露
   第B012版:信息披露
   第B013版:信息披露
   第B014版:信息披露
   第B015版:信息披露
   第B016版:信息披露
   第B017版:信息披露
   第B018版:信息披露
   第B019版:信息披露
   第B020版:信息披露
   第B021版:信息披露
   第B022版:信息披露
   第B023版:信息披露
   第B024版:信息披露
   第B025版:信息披露
   第B026版:信息披露
   第B027版:信息披露
   第B028版:信息披露
   第B029版:信息披露
   第B030版:信息披露
   第B031版:信息披露
   第B032版:信息披露
   第B033版:信息披露
   第B034版:信息披露
   第B035版:信息披露
   第B036版:信息披露
   第B037版:信息披露
   第B038版:信息披露
   第B039版:信息披露
   第B040版:信息披露
   第B041版:信息披露
   第B042版:信息披露
   第B043版:信息披露
   第B044版:信息披露
上市公司违规担保应严格追责
老办法解决不了 二三线城市楼市疲软问题
优先股过快扩容需谨慎
瑞士承诺解密外国人存款账户
携号转网 才是降电信资费“大杀技”
中国经济新周期正在蓄势中

2014-05-12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