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4年9月5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金融深化改革背景下 中资银行的发展方向

2014-09-05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罗宁

  一直以来,金融业尤其是银行业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中国经济从“摸着石头过河”走向改革“深水区”,对金融深化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商业银行传统业务模式也面临严峻挑战。在资本市场发展即将进入新阶段的背景下,金融脱媒化已近在眼前,商业银行将如何应对?

  金融支持经济发展

  成绩显著

  近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实力大幅增强,跃居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贸易规模迅速提升,成为全球第一大货物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利用外资与对外投资步伐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金融业改革的持续推进密不可分。过去三十多年来,中国金融业从计划经济下的“大一统”格局走向市场化运作的各种类型金融机构协调发展的多元化业态,在中国市场经济的改革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输血”功能,有力地支持了实体经济的发展。

  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在借鉴国际金融市场有益经验的基础上,我国各类金融市场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建立,货币、债券、期货、保险、外汇和黄金等市场建设全面推进。债券市场规模迅速扩大,截至2013年末,各类企业债券余额达9.3万亿元,位居世界前列。期货市场稳步发展,覆盖农产品、金属、能源、化工和金融等领域的期货品种体系初步形成。保险市场快速发展,2014年上半年保费收入1.15万亿元,是2006年同期的3.7倍。外汇市场交易主体增加,产品不断创新。金融市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支付清算体系效率明显提高。我国已基本形成功能相互补充、交易场所多层次、交易产品多样化的金融市场体系,配置资源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

  金融深化改革

  亟待推进

  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世界经济全面复苏的基础并不稳固,中国经济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需要政府及各市场主体高度重视,努力运用智慧和勇气加以应对。需要强调的是,国际金融危机没有改变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和长期向好的趋势,当前我们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前所未有,但机遇大于挑战。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快速推进的阶段,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较为充裕的资金要素,有不断改善的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条件,有长期积累的宏观调控经验,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仍是大概率事件。

  未来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也对中国金融业深入推进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中资银行在内的主要金融机构肩负重任。过去三十多年来,中国银行业成功实现了化蛹成蝶的突破性转变,从一度被质疑“技术性破产”的银行转变成质量效益平衡发展的优秀银行,从本土传统银行转变成国际化现代银行。根据英国《银行家》杂志2014年公布的全球千家银行资本实力排名,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等4家中资银行跻身全球十大银行之列,交通银行成为前25强中名次上升最快的银行。

  面对前进的道路上更加错综复杂的风险和更为严峻的挑战,中国银行业以及整个金融体系应当以全球眼光和战略思维,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推进改革、深化开放,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一是在继续“引进来”和加快“走出去”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充分利用全球金融资源的能力;二是在继续增强规模、盈利等硬优势的同时,更加注重进一步提升金融创新和服务能力,扩大品牌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打造中国银行业的“软实力”;三是在继续熟悉和运用国际金融市场规则的同时,更加注重参与规则的制定,进一步增强国际规则话语权和参与全球金融治理的能力。

  经营结构和模式转型是当务之急

  以1990年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设立为标志,我国资本市场在探索中不断前进,经过多年努力已初步形成覆盖股权和债权的多层次资本市场。虽然目前以银行主导的间接融资仍在金融市场中占主导地位,今年1至7月份新增各类银行贷款在社会融资总规模中的占比达78.5%。但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社会资金格局正在发生变化。许多大型企业集团愈来愈多地运用债券融资工具为经营发展筹集资金,A股市场IPO重启之后,好几百家企业排队待审,更是表明市场对直接融资需求十分迫切,正在日益兴起的互联网众筹平台也给传统融资市场带来新的冲击。

  从未来的发展来看,金融脱媒对于中国银行业而言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挑战,经营结构和经营模式转型是中资银行的当务之急。但若现在就判断商业银行将成为“恐龙”一般被历史所淘汰的事物似乎言之过早。事实上,就目前而言,商业银行在长期的经营发展中已形成了一系列优势,有利于支持其在可预见的未来保持较好的发展趋势,并为其成功转型奠定基础。一是商业银行既有的网点渠道及其在消费者心目中建立的品牌信心短期内不可替代。虽然运用互联网或手机进行支付已成为如今的一大潮流,但线下市场仍以90%的份额占比远高于线上市场,消费者大额资金存取仍对银行网点具有较强的依赖性。二是商业银行拥有庞大的客户群体,积累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在以“大数据”为发展趋势的市场环境下,能够把信息整合、处理、分析、挖掘,最终形成支持业务发展的“智数据”,成为金融创新的重要基础。三是国内主要商业银行近年来通过控股子公司将业务经营的范围覆盖至保险、基金、租赁,未来还将以适当的方式进一步延伸至信托、期货、证券等行业,打造全能型金融服务体系,进而有能力成长为资本市场发展的中坚力量。

  总体上看,中国经济从高速转到中高速增长,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加速,金融监管改革持续深化,互联网金融加快发展,这些都对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资本及流动性提出了新的要求,长期以来支撑商业银行高增长的要素条件和外部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中资银行不仅要继续发展资金流转的关键枢纽作用,保证业务经营的连续性,更要充分发挥在营销渠道、信息储备、业务范围等方面的优势,在金融脱媒的冲击下站稳脚跟,顺应中国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大趋势,积极稳健开展金融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赢得长期可持续的发展。

  (作者系经济学博士,供职于工行城市金融研究所)

发表评论:

财苑热评:

   第A001版:头 版(今日68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专 栏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机 构
   第A006版:创业·资本
   第A007版:舆 情
   第A008版:评 论
   第A009版:公 司
   第A010版:公 司
   第A011版:数 据
   第A012版:关注北京楼市价跌量升
   第A013版:市 场
   第A014版:动 向
   第A015版:期 货
   第A016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B002版:数 据
   第B003版:信息披露
   第B004版:信息披露
   第B005版:信息披露
   第B006版:信息披露
   第B007版:信息披露
   第B008版:信息披露
   第B009版:信息披露
   第B010版:信息披露
   第B011版:信息披露
   第B012版:信息披露
   第B013版:信息披露
   第B014版:信息披露
   第B015版:信息披露
   第B016版:信息披露
   第B017版:信息披露
   第B018版:信息披露
   第B019版:信息披露
   第B020版:信息披露
   第B021版:信息披露
   第B022版:信息披露
   第B023版:信息披露
   第B024版:信息披露
   第B025版:信息披露
   第B026版:信息披露
   第B027版:信息披露
   第B028版:信息披露
   第B029版:信息披露
   第B030版:信息披露
   第B031版:信息披露
   第B032版:信息披露
   第B033版:信息披露
   第B034版:信息披露
   第B035版:信息披露
   第B036版:信息披露
   第B037版:信息披露
   第B038版:信息披露
   第B039版:信息披露
   第B040版:信息披露
   第B041版:信息披露
   第B042版:信息披露
   第B043版:信息披露
   第B044版:信息披露
   第B045版:信息披露
   第B046版:信息披露
   第B047版:信息披露
   第B048版:信息披露
   第B049版:信息披露
   第B050版:信息披露
   第B051版:信息披露
   第B052版:信息披露
合理薪酬制度有助于金融系统稳定
金融深化改革背景下 中资银行的发展方向
是什么阻碍了 中国页岩气开发
21世纪网主编等8人因新闻敲诈被捕
如何对冲房地产风险

2014-09-05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