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
谱写成长主旋律 奏响改革新强音——写在创业板上市五周年之际 2014-10-30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
本报评论员 这是一个中国经济崛起的时代,也是一个中国资本市场书写奇迹的时代。有破有立、拓荒创新,是20余年来中国资本市场诞生、嬗变与成长道路上的主旋律,年满五周岁的创业板,就是其中一个激荡的音符。 五年前,在国人的殷切期许中,创业板问世。丰富和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发展战略,是创业板的使命。28家首批创业板上市公司高管联袂敲钟的场景,定格成一幅激动人心的历史画卷。 五年后,创业板交出了一份可圈可点的成绩单。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14年10月28日,创业板挂牌企业为397家,总市值规模达2.25万亿。与2009年首批上市的28家公司、约1500亿市值相比,五年来,上市公司数量和市值增长均超过13倍。 犹如鲶鱼,创业板的问世与成长,激活了多层次资本市场。五年来,在全球金融危机阴霾未散、中国经济艰难转型的大背景下,主板整体表现不佳、人气低迷,创业板却交投活跃,指数屡创新高,财富效应凸显,成为A股最耀眼的板块。 五年时间,创业板公司蔚然成林。下一个五年,创业板改革呼声再起。责无旁贷要担当起“探路者”和“试验田”的重任。 创业板改革力度正在加大。今年5月,证监会正式发布经修订的创业板新股发行办法,大幅降低了创业板准入门槛,可申报企业不再限于原来的九大行业。 这一举措瞄准的是年满5岁的创业板依然覆盖面不足的短板。五年近400家的规模,与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体量太不相符。创业板要想更好地支持创业创新,践行支持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使命,尽快扩大覆盖面是当务之急。尤其是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一日千里的今天,定位于服务创新型、成长性中小企业的创业板依然没能留住多少优质互联网企业,这一点尤其令人扼腕。 创业板正在酝酿推动放宽互联网企业财务准入标准的制度安排。中国证监会主席肖钢今年曾经公开表示,“研究在创业板建立单独层次,支持尚未盈利的互联网和高新技术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一年后到创业板上市”。监管层已将“互联网亏损企业如何在国内上市”作为加快创业板发展的重要议题,同时,还在推动“境外互联网企业回归A股的途径探讨”研究工作。 完善创业板各项配套制度也开始纳入议事日程。诸如业内高度关注的企业上市前期权激励合法化、创业板公司双重表决机制试点可行性、PE对赌协议有效性等课题,未来有望成为制度创新的突破口,有助于为互联网和高科技企业上市铺平道路,帮助创业板真正留住优质互联网企业。 (下转A2版) (上接A1版)各界对于创业板在小额快速再融资、股权激励、并购重组等方面的探索寄予厚望。尽管创业板小额快速再融资机制已经出台,但再融资门槛依然高企,而且相关审核过程也存在严苛和僵化的倾向,影响了小额快速再融资政策的效应发挥。不少创业板公司反映,股权激励政策硬性约束过多,一旦出现因市场原因导致行权价格倒挂、因经济大环境不好导致行权业绩条件难以达到等情况,只好撤销或终止股权激励计划,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股权激励政策的实施效果。并购重组政策方面,业内人士呼吁要适当降低过高的评价体系标准,缩短行政审批程序,推出小额快速换股并购,这样才能支持中小企业通过外延式发展不断做大做强。在这些方面,创业板理应拿出更多市场化举措。 从无到有,创业板经历了十年磨一剑的蛰伏。从28家到近400家,创业板用五年时间交出了一份“对得起观众”的成绩单,更为下一个五年创业板改革再出发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更大可能。 加快创业板制度创新,就如同给鸟儿插上腾飞的翅膀。我们有理由相信,创业板的未来一定会更精彩。 本版导读:
发表评论:财苑热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