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
理性看待“工资过快上涨会伤害经济” 2014-10-30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闻一言
“工资过快上涨会伤害经济。”——社科院副院长蔡昉的这一说法一度引发了社会舆论的关注,网上出现了各种说法。 近两年,企业劳动成本有了一定上涨,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工资上涨过快显然会伤害经济。但是,专家的主观判断缺乏依据。据官方统计数据表明:2013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51474元,与2012年的46769元相比,增加了4705元,同比名义增长10.1%,增幅回落1.8个百分点。其中,在岗职工工资为52379元,同比名义增长10.1%,增幅回落2.0个百分点。扣除物价因素,2013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实际增长7.3%。大多数企业员工的收入都处于平均数以下。而专家在全国工资水平并没有出现过快上涨的情况之下,以自己专家独特的身份给劳动市场释放出不准确的信号———对于那些仍然不肯在产品提挡升级中寻找出路的低端企业寻找借口,为自己频繁遭遇“用工荒”创造一个劳动成本快速上升危及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假象,借工资上涨正拖垮企业来保护那些低端和落后企业以渡过难关。 劳动者劳动报酬出现理性的上升,这不是国家劳动工资政策释放的威力,而是持续出现的劳动市场“用工荒”给逼出来的。新生代农民已成为劳动力市场的主力军,他们所受到的教育程度较高,社会见识和知识面较广,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和规划有着自己的想法和设计,相应地对自己权利的维护,对政府责任的诉求更高。当然,对企业给予的报酬则更挑剔,只要不合他们的意就会用脚投票。新生代农民工的“不安分”要求,必然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引来老板的抱怨;但是,从社会角度看,他们对企业、对政府更多的诉求,正是对他们父辈当年所忍受痛苦的纠正,是对劳动权、健康权、幸福权谨慎的伸张。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的诉求会成为推进社会公正和平等的力量。这种表现更体现了具有知识的新生代农民工对人生、社会、理想的重新定位和追求。企业不用持续增长的工资报酬来吸引新生代农民工,即便企业手握订单也别想找到合适的劳动力。所以说,劳动者工资上涨的速度是劳动市场自身的供求关系所决定的,当劳动市场供小于求时,企业只能用更高的工资来吸引劳动力。 在用工荒和劳动力成本的双重夹击下,企业生产经营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企业要想生存与发展下去,唯一的出路就是要对产品提挡升级,以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更高的产品来赢得市场,创造更加丰厚的经济效益。可不少企业不是在产品提挡升级上寻找出路,而是热衷于在“转”的方向做文章,许多企业主要以“转地”为主,把企业转向劳动力成本、环境成本、土地成本更低的中西部,乃至印度、越南,继续以低成本竞争赢得生存。企业向外转,虽能够降低成本、提升利润,但没有触及根本,企业未能摆脱“贴别人品牌、拿人家图纸、替人家生产”的模式。实际是经济结构中优胜劣汰的一种正常表现,那些在企业产品提挡升级中无所作为,遇到劳动成本上升就垮掉,对于整个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调整是好事,专家不必对处于市场末端的弱势企业的生老病死过于悲观了。 劳动成本上升对于企业而言,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历史契机。现在,一些企业面对劳动成本的居高不下,采用了“机器换人”战略,以提高企业自动化应用水平为突破口,实现了企业生产方式的进步,逐步抛弃简单劳动向自动化生产方向转变,明显地提高了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企业的毛利率也会因而提升,其赢利空间也会随之扩大。 本版导读:
发表评论:财苑热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