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4年11月21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鹏眼TitlePh

温暖与冷酷的市场经济

2014-11-21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黄小鹏

  这两天,一条不怎么显眼的新闻引起了我的关注和兴趣。新闻说的是,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等四部委联合下发了一份名为《关于失业保险支持企业稳定岗位有关问题的通知》的文件。这份文件是为了落实国务院有关精神,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中,给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发放稳定岗位补贴(“稳岗补贴”)。用通俗的话说,就是通过财政补贴,让企业不要裁员。

  失业对个人生活的负面影响不言而喻,从社会角度看,失业率升高影响和谐,在失业率高企的环境下,甚至要维持中国的政治稳定也会面临很大的挑战和压力。特别是,当经济突然在繁荣中滑落,人们还沉浸在乐观心理的余绪之中的时候,破产、失业这些词汇会极大地刺激人们的神经,让人感到不安,甚至恐惧。此时,从微观层面干预劳动市场、限制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观点,很容易被人们接受。既能享受市场竞争所带来的好处,又能避免它的无情和残酷,这种温暖市场经济模式自然会受到广泛而热烈的欢迎。2009年,在金融危机巨大冲击波到来时,北京、江苏及上海部分地区都出台过类似的“稳岗补贴”政策,2010年国家层面也出台过类似政策。这些政策的社会反应都是非常正面的。

  “稳岗补贴”政策并不是中国的发明,其他一些国家也有类似政策,甚至比中国更加制度化,细节也更加完善,其中,德国的“短时工作”政策是这方面的佼佼者。德国企业往往不以裁员应对经济衰退,而是减少员工工作时间,政府则对减少工时而降低的收入及企业因不解雇冗员而遭受的损失给予补贴。这项独特的就业制度,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为德国创造了“就业奇迹”。2009年,德国的GDP收缩了5.1%,但失业率仅比上一年上升0.2个百分点,为7.7%,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美国,它的GDP收缩3.5%,但失业率却比2008年大幅上升3.5个百分点,高达9.3%。近几年,德国模式在中国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推崇德国模式的人占多数。中国一些具体的就业政策是否是学习德国经验的结果,笔者不敢妄下结论,但两者在表面上十分相似,很可能反映出,在政府与市场关系认识上“英雄所见略同”。

  众所周知,美国实行的是自由市场经济,德国的模式则被学术界称之为“社会市场经济”。在“社会市场经济”模式下,市场力量发挥力度和边界受到一定的限制,对就业市场的干预即为其中之一。如果单从经济绩效看,战后美国与德国都算是成功的代表,很难区分出两者明显的孰优孰劣。自由市场经济显得冷酷无情,它周期性波动的幅度会较大,但优势是调整起来速度很快。便利破产的法律、较低的解雇成本以及相对较低的福利保障,迅速地将缺乏竞争力的企业清除出市场,整个经济能更好地适应外部的变化和挑战。相反,“社会市场经济”的德国对劳动者来说显得不那么冷酷,经济的波动程度也不如美国那么激烈,不过,一旦出现失衡,调整的时间也会更为漫长。

  两种不同模式植根于两国不同的历史,甚至带有意识形态的色彩。从经济模式这种大而笼统的角度比较美国和德国劳动市场政策(以及其他一些政策)确实得不出什么结论,似乎采取什么模式完全是历史文化环境的产物。这也是近年来大多数中国的经济学家推崇德国模式而对美国模式贬抑有所增加的原因。能让市场经济更温暖些同时又不影响效率,这难道不值得效法吗?

  笔者想说的是,对美德两国劳动力市场模式的比较,不能忽略一个重大事实,即两国的产业结构存在很大差异。美国是一个产业变迁、升级力度大,创造性破坏频繁的国家。如果对劳动力市场采取德国那种干预模式,失去竞争力的企业无法被淘汰,产能过剩的行业无法消肿出清,战后几乎所有引领经济进步的新产业也就不会出现在美国。相对而言,德国的竞争力主要是体现在传统制造业领域,很多产业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上下游配套链条,并且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很难看到被它国替代掉的迹象(例如其强大的汽车业),也就是说,德国的产业结构和优势产业是相对固化和稳定的,创新只在边际上进行,市场需求变化也大多是周期性的。这种产业情况下,经济衰退时尽量不裁员少裁员,而是把宏观冲击平滑化、分散到不同的时段,是减少对企业和劳动者伤害的理性选择,如果过分响应宏观经济的变化,反而会对双方都造成无意义冲击,对产业链造成不必要的破坏。例如,汽车业受经济危机影响出现周期性不景气,此时大幅裁员虽然可以削减成本以应对不利,但因为危机过后行业又会复苏,要重新增聘人手,这样做所付出的代价远远大于不裁员。劳资合作、政府资助以平滑冲击是最佳的策略。相反,对经常出现创造性破坏的美国来说,果断让上一轮产能过剩的金融服务业消肿,将人力资源转移到其他行业,则是符合效率的行为。而事实也是如此,金融危机之后,华尔街消肿,新的优秀人才以及从金融业流出的人才更多地去了西海岸的高科技产业,为其繁荣拾柴添火。

  对比美德两国最近数年来的经济表现,我们发现,在危机早期德国的就业虽然大幅好于美国,但现在两国基本接近,而从经济增长看,美国危机之后的恢复则更加有力一些,德国则呈现疲态,甚至在2013年初再次衰退,眼下又处于衰退边缘。

  一个国家的劳动市场政策,与它的产业特点是紧密相连的,这是我们在学习借鉴它国经验时不能忽视的。回到中国情况上来,我们可以发现,虽然我们一再强调让市场发挥基础性作用,但实际上经常干预具体的市场运作。以此次“稳岗补贴”来说,它就充满矛盾,令人费解。该政策主要是鼓励并购重组、化解产能过剩、淘汰落后产能三类行为,但同时它又通过财政手段支持不裁员。如果在淘汰赛中能存活下来,这样的企业何须补贴?如果企业被淘汰出局,让劳动者留在企业又有何意义?正确的做法是,通过财政补助减少那些在产业调整中失业者的痛苦,并采取各种方法把他们引导到新的产业中去。

  思路不清,滥施伪温暖,“稳岗补贴”不过小小一例罢了。在投资领域、在资本市场及房地产市场上,我们的政策常倾向于鼓励投机,而当投机所制造的系列总是需要市场力量来消除,以促进整个经济出清、恢复均衡的时候,政策往往又出于各种考虑,动用各种借口施予温暖起来。

  何时该温暖,何处该温暖?何时该冷酷,何处该冷酷?只有把这个处理好了,市场经济才像个市场经济的样子。

发表评论:

财苑热评:

   第A001版:头 版(今日72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专 栏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沪港通南冷北热解密
   第A006版:世界互联网大会直击
   第A007版:机 构
   第A008版:评 论
   第A009版:聚焦广州车展
   第A010版:公 司
   第A011版:公 司
   第A012版:舆 情
   第A013版:市 场
   第A014版:动 向
   第A015版:期 货
   第A016版:信息披露
   第A017版:信息披露
   第A018版:信息披露
   第A019版:信息披露
   第A020版:信息披露
   第A021版:信息披露
   第A022版:信息披露
   第A023版:信息披露
   第A024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B002版:信息披露
   第B003版:信息披露
   第B004版:信息披露
   第B005版:信息披露
   第B006版:信息披露
   第B007版:信息披露
   第B008版:信息披露
   第B009版:信息披露
   第B010版:信息披露
   第B011版:信息披露
   第B012版:信息披露
   第B013版:信息披露
   第B014版:信息披露
   第B015版:信息披露
   第B016版:信息披露
   第B017版:信息披露
   第B018版:信息披露
   第B019版:信息披露
   第B020版:信息披露
   第B021版:信息披露
   第B022版:信息披露
   第B023版:信息披露
   第B024版:信息披露
   第B025版:信息披露
   第B026版:信息披露
   第B027版:信息披露
   第B028版:信息披露
   第B029版:信息披露
   第B030版:信息披露
   第B031版:信息披露
   第B032版:信息披露
   第B033版:信息披露
   第B034版:信息披露
   第B035版:信息披露
   第B036版:信息披露
   第B037版:信息披露
   第B038版:信息披露
   第B039版:信息披露
   第B040版:信息披露
   第B041版:信息披露
   第B042版:信息披露
   第B043版:信息披露
   第B044版:信息披露
   第B045版:信息披露
   第B046版:信息披露
   第B047版:信息披露
   第B048版:信息披露
人民币国际化任重道远
温暖与冷酷的市场经济
巡视组:全国5000余名干部陷“人情腐败”
合意贷款合了谁的意
“国新十条”有利企业真正缓解融资难

2014-11-21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