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4年12月8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焦点评论TitlePh

亚洲基建需要多元金融合作

2014-12-08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张茉楠

  从当今全球的经济格局来看,区域一体化的程度越来越高,但基础设施发展水平低及缺乏互联互通问题是制约发展的一大瓶颈,未来亚洲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有效解决这一难题。

  各国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中低收入国家的基础设施严重滞后,成为瓶颈。亚洲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会面临巨大的资金缺口问题,融资渠道、融资方式、融资主体、融资机制等问题尚有待完善。一些亚洲发展中国家供电能力严重不足,每天只能供电10个小时,有些国家铁路年久失修、高速公路很少、农村公路、电网和通信设施乃至饮水条件都很差,严重影响了发展和民生。中国三十多年的发展经验表明,增加就业、改善民生、发展经济都离不开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基础设施投资不仅是亚洲国家、地区增长的新动力,也将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中长期引擎。

  亚洲地区基础设施发展依然滞后于其经济增长,且无论在质还是量上均低于国际标准,已经对亚洲经济发展造成了相当严重的制约。根据亚洲开发银行预测,未来10年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需要8.22万亿美元,即每年需要新增投入8200亿美元基础设施资金。而2013年,亚洲除中、日、韩三大经济体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额约为8万亿美元。根据世界银行统计,中低收入国家资本形成率占GDP比重仅为1/4左右,其中用于基础设施投资方面的资金仅为20%左右,约4000亿美元,融资存在巨大缺口。其中,仅印度未来几年的基建就需要1万亿美元,融资存在巨大缺口。为亚洲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融资的主要机构——亚洲开发银行2013年仅提供210亿美元贷款,即使把世界银行集团、发达国家官方援助(ODA)等都考虑在内,资金缺口依然难以得到弥补。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亚洲储蓄资金丰厚,外汇储备存量巨大。截至今年6月份,亚洲外汇储备总额达到7.47万亿美元,再次创造新纪录。以中国为例,中国外汇储备近4万亿美元,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对外投资国,但投资领域和渠道依然比较狭窄。事实上,在过去的数十年里,亚洲的大量储备和储蓄资金都流至美国或欧洲的国际债券市场,而本地区经济发展、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还难以有效满足。由于资本的逐利性,全球私人金融机构的基础设施投资则主要流向发达国家的成熟资产,包括亚洲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始终难以得到真正填补。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跨区域互联互通与国家内部的大型建设项目不同,区域或次区域的互联互通项目如讨论多年的“泛亚公路”、“泛亚铁路”等,由于涉及多个国家、投资额巨大、较长时期内看不到回报,一直难以推动,只有在多边开发机构的统筹协调和资金投入下才有实现的可能。

  也正是在这样的困境和需求之下,为构筑基础设施所必须的“资金池”,中国积极倡议发起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简称亚投行),将作为一种创新的多边投融资平台而发挥重大作用。近日,随着印尼加入亚洲基础设施银行发起国集团,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发起国变成22个,其初期资金500亿美元,法定规模1000亿美元。

  亚投行的成立不仅可以为亚洲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效而可靠的中长期的金融支持,有利于夯实作为经济增长动力引擎的基础设施建设,还将提高亚洲资本的利用效率,从而促进区域内全方位的互联互通建设。中国倡导亚投行遵循开放的多边主义,并按照先域内后域外的原则,向亚洲以及其他经济板块开放。未来,需要以亚投行为投融资平台,将通过“杠杆作用”扮演亚洲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的助推器和催化剂的角色。

  从构建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框架的发展趋势看,除了中国已有的投资基金可以为基础设施融资发挥更大作用,也可以发行长期债券或设立各种创新融资工具。尤其是应该动员更多的私人部门的资金,积极推进公私合作模式(PPP),增强基础设施项目对于私人部门投资者的吸引力。

  事实上,在今年10月22日,APEC财长会议上就已经通过了《APEC区域开发成功的基础设施PPP项目实施路线图》,在这一路线图指引下,各国有望制定基础设施投资计划或重点项目清单,出台PPP项目库,为PPP项目的开展营造更好的环境。多边银行可以进一步推动本币债券的发行和(或)地方债务融资的发展,帮助吸引长期投资者投资于基础设施PPP项目。

  此外对一些投资金额大的基础设施项目,可以通过国际金融组织中长期贷款、本国政府财政资金、外国ODA、本国企业及金融机构的“联合融资”方式予以推进。归根结底,就是要将亚洲储蓄用于亚洲建设,促进亚洲发展。  (作者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

发表评论:

财苑热评:

   第A001版:头 版(今日44版)
   第A002版:机 构
   第A003版:专 栏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聚焦A股万亿成交
   第A006版:机 构
   第A007版:银 行
   第A008版:评 论
   第A009版:要 闻
   第A010版:公 司
   第A011版:公 司
   第A012版:聚焦金融创新法律问题研讨会
   第A013版:基金动向
   第A014版:基金深度
   第A015版:数 据
   第A016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B002版:信息披露
   第B003版:信息披露
   第B004版:信息披露
   第B005版:信息披露
   第B006版:信息披露
   第B007版:信息披露
   第B008版:信息披露
   第B009版:信息披露
   第B010版:信息披露
   第B011版:信息披露
   第B012版:信息披露
   第B013版:信息披露
   第B014版:信息披露
   第B015版:信息披露
   第B016版:信息披露
   第B017版:信息披露
   第B018版:信息披露
   第B019版:信息披露
   第B020版:信息披露
   第B021版:信息披露
   第B022版:信息披露
   第B023版:信息披露
   第B024版:信息披露
   第B025版:信息披露
   第B026版:信息披露
   第B027版:信息披露
   第B028版:信息披露
亚洲基建需要多元金融合作
电力改革需要破解话语权难题
行情太疯狂不利于雨露实体经济
居住证持有人或将享受户籍人口多项权利
期待牛市行情 理性投资股市

2014-12-08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