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4年12月8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展望2015年经济工作系列之(四)TitlePh

资本市场有望成明年经济转型抓手

2014-12-08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程丹

  证券时报记者 程丹

  供职一家排名前五的知名私募,杨旭(化名)并不轻松。

  他的职务是研究员,除了分析、研究宏观经济政策及产业政策外,他还要天南海北地各地调研,挖掘有用信息给出投资建议,用他的话说,一个月出差20天,也就单身干得了这活。

  按照杨旭的作息,只要不在飞机上,每晚19点的新闻联播必看,除了了解国家大的政策动向外,他对于国务院层面出台的各项与资本市场相关的内容格外敏感。

  “今年以来,资本市场出现在新闻联播中的频率高了,与经济增长的紧密性引起了高层更多的重视。”今年8月,杨旭就敏锐地觉察到,从沪港通试点,到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再到多措并举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新股发行注册制改革,资本市场成了这一轮经济转型的关键词。

  在随后的企业调研中,杨旭感受到,多数上市公司跃跃欲试,筹划着资本运作,监管松绑、产业转型的压力以及混合所有制改革等共同成就了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井喷态势。

  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A股市场有1545家上市公司发生了3200起并购,并购数量创历史新高。其中,国资在二级市场上并购重组数量较去年增加一倍。

  结合政策层面和企业情况,杨旭判断,未来有关资本市场的改革将更多与我国经济转型联系起来,资本市场的发展或将会打破传统发展模式,成为新一轮经济升级的抓手,在必要时充当中小企业发展、实体经济振兴、国企改革、产业升级,以及全球市场互联互通的排头兵。

  也就是这一判断,让杨旭所在的私募团队在投资配置比例上大举突进,凭靠着极大的资金及资源优势在转变投资风格的下半年收获颇丰。

  当券商、保险、银行、地产等大盘蓝筹股再度集体大躁动,引领大盘连续冲击2700点、2800点、2900点整数关时;当增量资金火线入市,成交量日日刷新纪录时;当投资者频频入市,新增开户数周周创新高时,资本市场这一低调许久的直接融资渠道,终于获得了低成本资金流入实体经济的契机,与此同时,投资者们也迎来了久违的增加财富的投资机会。

  临近岁末,展望2015年,多数市场人士认为,经济、政治等各项改革将成为重头戏,金融改革仍会成为引领整体改革的急先锋,而资本市场的发展将成为新一轮金融改革的重要载体。

  海通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宏观债券研究员姜超认为,以前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靠的是人口红利、对外开放,今后要转向改革,尤其是要转向创新。由于资本市场提供多层次的金融服务,天然地具有配合创新的多种业务模式、风险偏好等先天优势。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对经济结构转型是一个重要的支撑,不仅体现在能够更加合理地将资源配置到代表未来产业升级方向的企业,而且能够实现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的优胜劣汰。

  证监会也深知其中道理,证监会副主席庄心一曾在公开场合表示,“资本市场创新如何适应和服务好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这是需要我们高度重视的命题。” 如何做?就是要在继续发展场内市场、公募市场的同时,大力发展场外市场、私募市场,进一步拓宽对接投融资需求的渠道和平台,显著提高直接金融比重;积极稳妥扩大市场对外开放,进一步便利跨境投融资,更好地利用境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多方提供“源头活水”。

  这些举措,在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看来,将被细化成为2015年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产业升级、“一带一路”战略、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证券法修改、IPO注册制、境内外资本市场融合等措施的落地和推进。

  首先,在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方面,现有金融体系和格局在促进科技金融对接、推动中小微企业发展方面存在明显“短板”,而大力发展新三板、降低小微企业和创新性企业的上市门槛,提倡股权融资,有助于降低融资成本,服务实体经济。其次,实现产业升级就需要打破传统发展模式,多数传统产业因内生增长动力不足将寻求突破和转型,需要通过并购实现外延式增长,这将面临较大资金需求,而资本市场具有融资功能,能够为并购重组提供资金支持,突破资金约束。再次,“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必然会使跨境投融资活动的规模不断扩大,也要求资本市场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功能步步跟进。此外,混合所有制改革实现的最佳路径就是通过上市公司和资本市场进行资本运作与市值管理,打造公开透明的公众公司,保证规则的透明化。

  邵宇表示,2015年初的证券法修订,将为资本市场发展提供保障和支持,而注册制的推出等无疑将成为资本市场发展的起点。

  这得到了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的赞同,他认为,以上改革措施虽然不至于短期令宏观经济全面改观,但至少能带来结构性的亮点。最主要的是,沪港通、人民币国际化等改革将助力更多的海外资金进入境内资本市场,这会在A股市场中引入更多机构投资者的力量,从而加强市场中价值投资的力量。(本系列完)

发表评论:

财苑热评:

   第A001版:头 版(今日44版)
   第A002版:机 构
   第A003版:专 栏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聚焦A股万亿成交
   第A006版:机 构
   第A007版:银 行
   第A008版:评 论
   第A009版:要 闻
   第A010版:公 司
   第A011版:公 司
   第A012版:聚焦金融创新法律问题研讨会
   第A013版:基金动向
   第A014版:基金深度
   第A015版:数 据
   第A016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B002版:信息披露
   第B003版:信息披露
   第B004版:信息披露
   第B005版:信息披露
   第B006版:信息披露
   第B007版:信息披露
   第B008版:信息披露
   第B009版:信息披露
   第B010版:信息披露
   第B011版:信息披露
   第B012版:信息披露
   第B013版:信息披露
   第B014版:信息披露
   第B015版:信息披露
   第B016版:信息披露
   第B017版:信息披露
   第B018版:信息披露
   第B019版:信息披露
   第B020版:信息披露
   第B021版:信息披露
   第B022版:信息披露
   第B023版:信息披露
   第B024版:信息披露
   第B025版:信息披露
   第B026版:信息披露
   第B027版:信息披露
   第B028版:信息披露
习近平:逐步构筑面向全球的自贸区网络
资本市场有望成明年经济转型抓手
11月CPI继续低增长 低通胀格局确立
深证及巨潮指数系列
要闻短波
内地香港基金互认技术服务座谈会举行
[AD]节目预告

2014-12-08

要 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