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4年12月8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时报观察TitlePh

海外长线基金无视沪股通? 完善机制方能引北上活水

2014-12-08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朱筱珊

  证券时报记者 朱筱珊

  沪港通开闸已三周,截至上周五沪港股市收盘,沪股通共使用556.6亿元,总额度还剩2443.4亿元;港股通累计使用63亿元,总额度剩2437亿元。虽然A股走出了一波波澜壮阔的牛市行情,但全球长线基金对沪港通似乎并不热衷,目前市场上主要参与者以对冲基金为主。

  据了解,海外长线基金不愿入场的原因大致有三:一是沪港通的一些机制问题尚未解决;二是长线基金更早前已选择RQFII和QFII进入;三是大型基金公司内部程序方面的问题。

  沪港通规则规定,投资者并非直接持有相关股票,而是通过交易所旗下的结算登记公司持股。一旦出现危机,香港结算并没有代表投资者在内地或其他地方采取任何法律行动或提起诉讼的义务。对于香港和海外投资者北上投资沪股通而言,现有的香港投资者赔偿基金“并不涵盖任何北向交易”,目前无论香港还是内地的投资者赔偿基金均不对他们的投资损失提供保障。在股票权属不清晰的情况下,长线基金只能暂时选择观望加观察。

  当然,尽管海外长线基金尚未通过沪港通进入A股,却并不代表他们尚未投资A股。截至11月28日,国家外汇局累计批准2984亿元人民币RQFII额度,其中批给香港的2700亿元额度早在沪港通开通前两个月就已告罄。自今年4月至沪港通正式开通前,沪指累计上涨超过300点,长线基金可能在沪港通制度开通前早已进入并已获利不菲。

  今年6月,MSCI(摩根士丹利编制的跟踪中国概念股表现的指数)未按原计划将A股纳入新兴市场指数,部分基金经理认为,A股国际化程度不理想,也是阻碍海外长线基金搭乘沪股通“北上”的原因之一。目前,港交所主席周松岗正赴欧洲积极解决目前沪港通的机制问题,一旦这一问题得以明确,相信长线基金会更加青睐沪港通而非受限于额度的RQFII和QFII。完善、优化现有机制加上明确税收政策后,A股明年将有很大希望纳入MSCI,被动型基金届时将被强制要求配置A股,源源不断的资金“活水”将流入A股。至于大型基金公司的内部程序问题,只要A股仍在牛市氛围中,他们自然会加快内部审核的步伐。目前,诸如贝莱德这样的大型基金就已经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赛前热身”,或许圣诞节假期后,基金经理会逐渐开始建仓。

发表评论:

财苑热评:

   第A001版:头 版(今日44版)
   第A002版:机 构
   第A003版:专 栏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聚焦A股万亿成交
   第A006版:机 构
   第A007版:银 行
   第A008版:评 论
   第A009版:要 闻
   第A010版:公 司
   第A011版:公 司
   第A012版:聚焦金融创新法律问题研讨会
   第A013版:基金动向
   第A014版:基金深度
   第A015版:数 据
   第A016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B002版:信息披露
   第B003版:信息披露
   第B004版:信息披露
   第B005版:信息披露
   第B006版:信息披露
   第B007版:信息披露
   第B008版:信息披露
   第B009版:信息披露
   第B010版:信息披露
   第B011版:信息披露
   第B012版:信息披露
   第B013版:信息披露
   第B014版:信息披露
   第B015版:信息披露
   第B016版:信息披露
   第B017版:信息披露
   第B018版:信息披露
   第B019版:信息披露
   第B020版:信息披露
   第B021版:信息披露
   第B022版:信息披露
   第B023版:信息披露
   第B024版:信息披露
   第B025版:信息披露
   第B026版:信息披露
   第B027版:信息披露
   第B028版:信息披露
网络配资火爆 资金加杠杆跑步进场
银行股奏凯歌 集体超越每股净资产
海外长线基金无视沪股通? 完善机制方能引北上活水
特别推荐
今日导读
[AD]华夏沪港通恒生ETF及联接基金 明日发售!

2014-12-08

头 版(今日44版)